(原标题:困在时间里的他们:兴趣与爱,共同策展了第二次人生)
2025年9月21日,是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月的起点。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疾病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记忆的消逝,仿佛一场无声的告别,但在这场漫长的告别中,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影像,正成为对抗遗忘的重要力量。从用影像定格当下的温暖,到以兴趣为核心驱动学习的热情,兴趣岛正通过搭建多元课程体系,搭配以兴趣为纽带的社交场景,让持续的学习、轻松的互动融入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为他们编织出一张守护认知健康的 “温暖防护网”。
镜头下的记忆:四届摄影大赛的温度接力
在兴趣岛第四届以“第二人生,由我开拍”为主题的手机摄影大赛中,一幅名为《母亲的玩具》的作品悄然打动了无数人。作者“一剪梅”是一位55岁的退休教师,她用镜头记录下87岁母亲如孩童般专注玩玩具的宁静瞬间。患病第四年,母亲虽已叫不出子女的名字,却在积木与绘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快乐。
兴趣岛第四届手机摄影大赛参赛作品《母亲的玩具》 一剪梅摄
“我就觉得她那个时候很安宁、很祥和,很美好,我就把它拍下来了。”一剪梅这样回忆按下快门的时刻。她并不执着于母亲是否还记得自己,而是更关注如何让母亲在认知退化后依然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她的健康,生活上照顾得更细致,让她画个画、玩个积木、看个电视……这就是她现在的幸福。”
从“照护负担”到“兴趣赋能”,影像成为关键力量
在过去,阿尔茨海默病家庭往往将重心放在医疗干预和症状应对上,照护者常背负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然而如今,像一剪梅这样的家庭正在走出传统模式的局限,通过影像记录、兴趣互动等方式,为老人构建一个充满安全感和情感温度的认知环境。
一剪梅会经常给母亲拍下日常的照片——那些她安静玩着童趣玩具的瞬间、专注涂画绘本的神情、或是午后阳光下小憩的模样。这些照片反映了母亲当下情绪与状态的真实情境。她还会拍摄短视频,并用AI剪辑技术将这些零散的影像串联成温暖的短片。有时,她甚至利用AI修复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制作成“时光回溯”视频,当87岁的母亲看到自己少女时代的面孔在屏幕上“动起来”,眼神中会短暂地闪现出熟悉的光亮——那一刻,记忆的河流仿佛逆流而上,亲情在技术的桥梁下重新连接。
而这些技能的背后,是一剪梅在兴趣岛上系统学习摄影、剪辑等相关课程的积累。这些看似普通的兴趣爱好,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她照顾母亲时的心态——她变得更平静,更有耐心。正如她所说:“你自己内心充盈了,有了幸福感,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这句话朴实却有力地道出了无数病患子女的心声:先点亮自己,才能温暖家人。当我们在兴趣爱好中找到片刻宁静和快乐,我们也就能以更从容的心态陪伴家人。
事实上,影像不仅是一种记录方式,更是一种认知训练和情感沟通的媒介。通过拍摄照片、制作视频、回顾老照片,家庭成员得以与患者建立新的连接方式,延缓记忆流失的速度,也为亲情留下可视化的印记。
以多元学习与社交,筑牢认知健康防线
据悉,兴趣岛作为“兴趣文化服务”的平台,正在积极探索“兴趣赋能健康”的新路径。除了每年连续发起的摄影大赛、鼓励用户用镜头关注认知健康之外,兴趣岛的 “兴趣学堂” 正从更前端的预防视角出发,让中老年人通过持续的学习与互动,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从运动激活身体,到饮食滋养大脑,再到心理疏导情绪、搭配以兴趣为核心的社交场景等,兴趣学堂用多元的学习内容与温暖的社交氛围,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持续 “用脑”“互动” 的环境,为抵御阿尔茨海默病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兴趣岛武当太极线下活动,百位银龄共练身心
在将 “兴趣赋能健康” 的理念传递给广大用户、守护千万家庭认知健康的同时,兴趣岛也将这份对 “健康” 的重视与责任,延伸到了平台内部每一位员工身上。目前,“兴趣岛”已为全体员工提供包含阿尔茨海默病专项筛查与治疗在内的百万级商业医疗保险,并定期组织主题健康讲座与照护技能培训。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从“对外服务”到“对内担当”的双重责任意识的品牌理念。
我们常说,照片是留住时间的最好方式。而在阿尔茨海默病面前,影像更是一种温柔的抵抗——它让每一个“被看见”的瞬间,都成为“不被遗忘”的力量。而当兴趣与爱相结合,我们便得以在记忆消退的漫长黑暗中,为孩子、为父母、为自己,策展一场人生的第二次曝光,让每一个人在持续的成长与互动中,从容抵御时光的侵蚀,绽放持久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