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 6位重庆人上榜)
人民日报消息,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丰硕成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根据中央文明委工作安排,今年5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启动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日前,主办单位审核确定了由各地和军队推荐的322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7月24日起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
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群众推荐、遴选上报、资格审核、媒体公示、投票评选等程序步骤,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全国道德模范,树立群众拥护爱戴的价值标杆,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评选启动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严格按照评选表彰实施办法,完成相关工作程序,于6月30日前向主办单位推荐上报了候选人。
主办单位经过认真审核,确认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共322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8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62名,敬业奉献类68名,孝老爱亲类64名。7月24日、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将刊登全部候选人的照片、基本情况和事迹简介。7月24日至8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都市之声、音乐之声、中国乡村之声等频率展播候选人广播节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展播候选人电视专题片;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央广网、中国军网、中工网、中国妇女网同步展示候选人事迹。主办单位公布了联系方式(邮箱qgddmfpx2017@163.com 电话010—66025536),听取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意见。
据了解,本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涵盖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师、医生、科技工作者、干部、公安干警等各个群体,具有广泛代表性。他们中既有近两年来社会上广泛宣传的重大典型,如“不忘初心为民造福的好干部”廖俊波、“新时代海归报国的楷模”黄大年、“默默奉献为国铸剑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永远做党的好女儿的著名艺术家”田华、“情系患者胸怀家国的好医生”姚玉峰、“常年戍边西陲的活界碑”魏德友等,也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凡英雄。候选人事迹感人肺腑,精神催人奋进,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展示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的生动局面,鲜明呈现了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有力反映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迈出的坚实步伐。公示结束后,主办单位将组织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确定表彰名单。
以下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中6位上榜的重庆人。
165 曾美华
曾美华,女,汉族,1943年3月生,民进会员,重庆市江北区蜀都中学退休教师。
曾美华退休后的11年里,坚持帮教失足少年,每月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或派出所,把温暖带给他们。她写下23万字的《与失足少年零距离》,成为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她带动150名志愿者,让240余名失足少年重获新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曾妈妈”。
2006年,重庆市未管所向全社会征集失足少年的“爱心家人”,退休老师曾美华获悉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在她心里一直有个心结,她的一个学生由于缺失家庭温暖,最终因盗窃入狱。虽然她也曾苦心劝导,但未能阻止孩子误入歧途。
曾美华第一个帮教对象是一名入监6年的女孩。因为一直没有人来看望安抚她,女孩表现得既冷漠又消极。曾美华决定用行动感化她心中的坚冰,无论晴天下雨,坚持每月探视,写信抚慰心灵,并与她的亲人们联系,和他们一起帮教,还自掏腰包鼓励她参加自考。通过长达8年的帮教,女孩对未来重燃希望,只读到初一的她8年连续自考11科,获得多次减刑,提前出狱。如今,女孩已找到工作,并组建起自己的幸福家庭。在给曾美华的信中,她写道:“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从此自己不再孤独。曾妈妈,谢谢您给我带来一片阳光。”
从开始当“爱心家人”的第一天起,曾美华就将帮扶故事、心得体会等内容写成手记。2007年,为了采写手记,64岁的她开始学习拼音、电脑、写作。2011年,曾美华呕心沥血完成23万字的《与失足少年零距离》手记,记录了20多个失足少年的故事,还收录了孩子们的日记、给她写的信,成为家庭教育的“活教材”。
2012年,曾美华创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为带领“爱心家人”更好地开展工作,70多岁高龄的她主动申请到高校学习心理学,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学习至11点。她还定期开展座谈会总结经验,采用“老带新”等方式帮助大家共同提高。如今,“爱心家人”队伍日益壮大,有15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先后帮教240名失足少年走向新生。
曾美华荣获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重庆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243 陈大富
陈大富,男,汉族,1956年1月生,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居民。
泛舟三十载,他救起32名落水者,义举感动涪江两岸。身披蓑衣,手握船桨,渔民陈大富宛若涪江江畔的一位“生命卫士”,一句“莫慌张,我拉你上来”让落水者倍感暖心。
2013年7月1日,合川区因强降雨引发特大洪水,停靠于涪江三桥附近的两艘网箱船固定绳索被冲断,船主张明被洪水冲至下游,情急之中,他大声向岸边呼救。
此时,陈大富正在岸边整理渔网,听见求救声,他赶紧起身向江面望去,只见一个人影在湍急的江流中一沉一浮。陈大富丢下手中的渔网,迅速驾渔船前往救援。
江水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小船差点被打翻。凭借多年经验,陈大富沉着冷静地将船向落水者靠拢。靠近落水者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漩涡,看着他就要被卷进去了,陈大富迅速拿起竹竿递了过去,但由于水流太急,力道不够,落水者始终无法上船。危急时刻,陈大富不顾生命危险,弯下身子,大喊一声“把我的颈子抱住”,身体往后一仰,顺势将张明扯上了渔船。救人过程前后只有10多分钟,但在岸边看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救人后,陈大富又主动联系他的家人,然后一声不响地离开了现场。
从1988年起,陈大富救起过下河洗澡被冲走的小男孩,挽救过跳河轻生的年轻女孩,拉起过江边洗衣不慎落水的老人……
“我是认识陈大哥的,晓得他经常在江边救人,又不愿意留姓名。”乡邻陈华说,陈大富一直为人朴实低调,默默帮助别人,却从不求回报。
“真的没啥子,谁看到都要救。我就是因为自己正好看见而已。”当有人问起救人的故事,陈大富总是连连摆手,不愿多谈。
陈大富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重庆市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57 葛列军
葛列军,男,汉族,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长江重庆航道局职工。
葛列军是长江上一名普通航道工、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26年坚守保障航道畅通岗位。长江上风急浪险,每有险情发生,他总是冲锋在前,把救人当成一种朴素使命,这些年和同事们搏浪搭救起100余条生命。
2011年5月7日,两名男子给长江重庆航道局望龙门航道班送来一面鲜艳的锦旗,感谢该航班组特别是班组船长葛列军的救命之恩。
原来十多天前的4月23日晚,葛列军率领船员刚完成夜航巡查工作,突然接到救助报警电话:一艘载有3人的渔船在猪儿碛4号标位处翻覆,人员全部落水,生命危在旦夕!
葛列军招呼班组的同事们整队,急忙赶赴事发地,一边用喇叭呼喊,一边用灯光探照。终于发现一艘翻扣着的渔船,船背上趴着奄奄一息的三个人。
葛列军指挥船员迅速拿出救生圈,向落水者抛去。风急浪高,眼见着救生圈和救生衣都被浪头冲走,葛列军毫无怯意,指挥同事操纵航标艇慢慢靠近渔船,把绳索牢牢系在自己腰间,纵身下水用爪钩挂住落水者,再让同事将他们一个一个拉起来。
在长江重庆航道局工作了26年的葛列军,已记不清从这条大江上救起多少人。
长江上风急浪险,每年都有险情发生,葛列军所在的长江重庆航道局组成“水上安全救助志愿服务队”,他成为主力队员,遇到险情,总是第一个冲上去:2012年3月,他和同事们成功救起两名落水青年;2012年5月,他们成功救助失事的千吨级货轮“启航03”号;2012年7月,他们救起翻船事故的落水者;2013年2月,他们又成功救助搁浅船舶“长迅26轮”……
一次次惊涛骇浪、一次次险象环生,只为拯救生命!据葛列军的同事们回忆,“我们差不多每年都要救起10来个人,总数少说也有100多个。”
葛列军荣获全国优秀船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306 王伟民
王伟民,男,汉族,1980年6月生,重庆市渝中区鸿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王伟民的公司遭遇困难,裁员92人。尽管经营举步维艰,但他依然坚守对员工的承诺:“每个人发2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
2012年他先举债29.8万元兑现部分承诺,在公司扭亏为盈后又四处寻找当时的离职员工,补发剩余的27.3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一诺千金”的美德。
2015年12月7日,网友“818车站”在重庆某论坛发帖:离职4年,突然收到前老板发来的2000元年终奖。
此帖一出,点击量超百万,网友纷纷点赞,评论多达14万条。
“前老板一诺千金,时隔4年补发年终奖”的故事一时引发热议。网帖中的“前老板”即王伟民。
2011年,公司因经营困难不得不裁员。92名离职员工当时无法领到2个月工资的年终奖。王伟民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说,既然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做到!2012年7月,他四处借钱,补发离职员工部分年终奖,共计29.8万元。
“只要有一分钱没发到就等于没有兑现!”为早日践诺,王伟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2015年,公司终于扭亏为盈,他终于可以完整兑现诺言了。但由于时间久远,部分员工已失去联系。也有人劝他:“已经发出了一多半,这事就算了吧!”但王伟民却总觉得“说过的话不算数,心里就像压着块石头”。
经过四处联系,他最终找到73名离职员工,将第二批27.3万元年终奖全部补发到位。离职员工都纷纷称赞王伟民是遇到过的“最好老板”!
王伟民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他反复叮嘱员工:“亏钱不亏心。宁愿少赚钱、不赚钱,也不允许出售劣质产品。”有一段时间,公司代理的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但他从不水涨船高、随机抬价,标价之前是多少就卖多少。
他承诺员工,要打造舒适的办公环境。为此,他拿出自己家房屋的装修款补贴公司。他说:“公司不一定要成为多大的企业,但一定要成为最具员工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司规模扩大,应聘者纷至沓来,他们说“王总的诚信最吸引他们”。一些离职的员工,也纷纷回到公司。
王伟民荣登“中国好人榜”。
332 陈淑梅
李其云
陈淑梅,女,汉族,1956年1月生;李其云,男,汉族,1956年1月生。二人系夫妻,均为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居民。
2013年,陈淑梅和李其云的独子意外身亡,欠下67万元债务。两位老人强忍悲痛,替子还债。4年来,老两口起早贪黑,共做手工馒头、包子约50万个,一分一厘攒钱,用辛劳和汗水,还清了大部分欠款。
陈淑梅、李其云的老家在铜梁区平滩镇青杠村,生有独子李道生。儿子做塑钢门窗生意。2009年,塑钢门窗生意趋冷,李道生因亏损不得不多次举债。这时,陈淑梅患上了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两个月,医疗费近10万元。为减轻经济压力,李道生一边继续支撑生意,一边为一家建筑公司开水泥罐车。2013年4月18日,李道生爬上水泥罐车整理物品时,不小心从车顶跌落,头部受重伤,不治身亡。得知噩耗,陈淑梅和老伴李其云当场晕厥。
听说李道生走了,很多债主担心账收不回来,纷纷跑到陈淑梅面前出示借条。面对一个个上门讨债的人,陈淑梅说:“那是你们的血汗钱。放心吧,只要借条上有我儿子的签字,我都认!我会尽快还你们的钱,绝不欠一分钱。”经过核实,李道生共欠下67万元债务,连房子都抵押给了债主。
“得给孙子留个窝,一家人也有个落脚的地方。”陈淑梅用儿子41万元赔偿款,还掉了第一笔30万元欠账,将房子赎了回来。随后,她拿出儿子剩下的赔偿款和家里所有积蓄,按照借据日期,先借的就先还,又还了20万元欠账。为了能早日还清剩余欠账,老两口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捡破烂、发传单、打零工……后来在社区干部、小区物管和邻居们的帮助下,他们在小区内开起了早餐摊。陈淑梅做的馒头、包子个大味好,附近居民纷纷前来购买。当别人的馒头已卖到1元1个时,老两口仍坚持4年前的价格只卖5毛钱。好多人劝他们该涨价了,可陈淑梅说:“现在1个馒头能挣2毛钱,这么多好心人在帮助我,不能涨!”
4年来,老两口已经卖出馒头、包子约50万个,“还差5万元,就能还清所有债务了!”对社会各界的关心,陈淑梅和李其云满怀感恩:“这些温暖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大家给了我们信心,再苦再累我们也不会放弃!相信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
陈淑梅、李其云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原标题: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原标题: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 6位重庆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