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李云迪 娱乐不是贬义词(图)

0
分享至

(原标题:李云迪 娱乐不是贬义词(图))


  今年2月,李云迪再发最新演奏专辑《肖邦:叙事曲》,5月在国内发行全国上市。这张以肖邦为主题的新作,收录了叙事曲、摇篮曲、玛祖卡三种体裁的钢琴作品,灵感分别源于肖邦对生活及艺术不同层面的捕捉及创作。这是李云迪继去年的肖邦专辑出版的第二张肖邦。今年下半年,第三张肖邦专辑也将发行。对此,李云迪表示,两年3张肖邦是他自己的计划,但这个密度太大了,却又是自己眼下最急迫的,今后出片的间隔会更长一些。

  《肖邦:叙事曲》自2月26日国际发行之后,在海外屡获好评。英国卫报报道称:“专辑中频频亮点,比如第一叙事曲那近乎狂放的结尾,还有第四叙事曲酝酿高潮时跑动迅速清脆又势不可挡地起伏跌宕。”英国Classic FM则表示:“李云迪追求的是力量与诗意的复杂结合。特别是第四首叙事曲,云迪呈现出对肖邦风格的真正精通。”法国ResMusica也对其不吝溢美:“让我们为四首玛祖卡鼓掌欢呼。钢琴家用极细腻的方式探索着跳跃的小音符,精细的弹性速度,毫不矫揉造作,优美的技巧,精致的触键,有着变换愉快和忧伤的掌控力。

  作为一位古典钢琴家,李云迪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对其在当前娱乐界曝光率较高的问题,表达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通过娱乐节目,反而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传承古典音乐。

  肖邦叙事曲想有突破很困难

  北京晨报:你为什么想要录叙事曲?

  李云迪:在贝多芬专辑之后就计划录肖邦,希望在两年内做3张唱片。肖邦的音乐内容很丰富、很多。而肖邦的东西还是很难演奏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他的风格,还有从演奏来讲相对是比较复杂一些的,不管是音色、技巧、结构等方面。肖邦的变化相对大,需要很多综合性、平衡度的东西,这是比较复杂的,随时演奏,随时需要调整。特别是肖邦音乐的音色,很需要时间去研究。

  比如肖邦的叙事曲,是肖邦最重要、精华的作品之一,在肖邦最成熟的作品里,是除了奏鸣曲以外,最难演奏的作品。需要在不断的演奏中寻找演奏经验,有很多的可能性。历史上,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想要有很大的突破是很困难的,因为大家对叙事曲已经有固定的想法、固定的模式,突破的空间主要就是声音上、音色上,这还是有很强的可塑性。今年下半年还会录制新的肖邦作品专辑。

  北京晨报:你是打算把肖邦的全部作品全部录制吗?

  李云迪:不太可能在两年内把他的作品录完,会慢慢的,这个过程中也会演奏其他的作品。两年录3张肖邦,其实内容不少,挺重的。肖邦的奏鸣曲在未来还是会演奏的。十年前的演奏和十年后的演奏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录音可能不会那么快再去录,如果重复曲目录音,或许15-20年之后会再录。

  演奏肖邦需要投入很大心力

  北京晨报:你刚才讲到叙事曲有很多经典的演奏版本,那你在录音之前会不会刻意地去了解、刻意地出新?

  李云迪:不会,平时演奏的时候就会积累,已经听过很多。听过的都印象很深,像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阿劳、齐默尔曼、波利尼等等,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风格,可参照性只能是参照他们在音乐当中大致对音乐风格的感受,细节还是要靠自己去演奏,包括音色、情绪、乐句、声音的平衡,这些是没有办法在录音里去听,那还是有限制的,只能是一部分的感受力能表达的。

  北京晨报:这张专辑中最大的突破点是在哪里?

  李云迪:在这张专辑中,我是把肖邦叙事曲,包括之前一张的前奏曲,当成一个整体来演奏的,从整体安排,情绪上的考量,包括录制过程中会考虑每一首作品在我的印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音乐会中连续演奏四首作品,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情绪的饱和度很强,需要很大的心力去演奏,需要极高的投入,还是很累的。

  北京晨报:现在对肖邦的理解和15年前有什么不同?

  李云迪:还是要看具体的作品,如叙事曲,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状态去演奏它们,在更年轻的时候技术上可以达到,可能音乐理解方面未必可以达到音乐性的最佳状态,例如对旋律性的伸缩可能会薄弱一些。

  泛娱乐化跨界没有具体界限

  北京晨报:你在上台前一刹那还会紧张吗?

  李云迪:休息得好很关键,因为是常年的演出。那种紧张也是一种亢奋,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者说一种条件反射,未必是真正的紧张,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习惯,其实都是心里有数的。

  北京晨报:有没有演出前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

  李云迪:会有,人都会有,身体总会有疲倦的时候,但会调动自己的情绪,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所以,除了演出和练习还是要保证好的休息。尤其是在巡演期间,晚上演出,下午还是要睡一下的,演出对人的状态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

  北京晨报:近年你给人的感觉是在娱乐界曝光率很高,你如何定位自己?

  李云迪:泛娱乐化时代,只要一天在演奏我就是演奏家。跨界也没有太具体的界限,娱乐明星也各自有自己的本职专业。对于古典音乐来讲,其实传递的都是一致的人群,21世纪听众是综合性的听众,听古典的也会听流行,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会看电影,看电影的人也会听古典音乐,分享的人群最终都是一致的。所以,我觉得娱乐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传承古典音乐。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云南队门将“超级失误”送大礼,停球3米远,大连新援进首球

1-0!云南队门将“超级失误”送大礼,停球3米远,大连新援进首球

汪星人哟
2025-09-19 20:50:47
广东陆丰再通报“94名学生就医”:病菌引发急性肠胃炎,食堂鸡腿制作不当

广东陆丰再通报“94名学生就医”:病菌引发急性肠胃炎,食堂鸡腿制作不当

澎湃新闻
2025-09-19 18:06:27
8大“致命廉价品”,它们正在偷走你的健康!再便宜也不要买!

8大“致命廉价品”,它们正在偷走你的健康!再便宜也不要买!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09-19 14:45:46
19-20!中国女篮U23一分之差憾负日本,小组收官战迎战中国台北

19-20!中国女篮U23一分之差憾负日本,小组收官战迎战中国台北

林子说事
2025-09-19 15:51:54
37年周总理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37年周总理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华人星光
2025-08-29 13:15:04
31岁施工员:娶一个农村女孩,一天好日子也没有,但我乐意

31岁施工员:娶一个农村女孩,一天好日子也没有,但我乐意

施工员小天哥
2025-09-19 20:49:28
特雷-杨: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你比这个 但贝弗利你场均才7+2

特雷-杨: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你比这个 但贝弗利你场均才7+2

直播吧
2025-09-19 16:49:18
辽宁各地2025年1-8月财政收入排行:大连屈居第二,锦州增长14.2%

辽宁各地2025年1-8月财政收入排行:大连屈居第二,锦州增长14.2%

水又木二
2025-09-19 14:06:54
新小区电梯因积水停运,高层业主无奈爬楼回家;物业:雨下太大了,正在恢复

新小区电梯因积水停运,高层业主无奈爬楼回家;物业:雨下太大了,正在恢复

大风新闻
2025-09-19 13:59:46
突发,苹果承认iPhone 17相机存在bug!好消息是……

突发,苹果承认iPhone 17相机存在bug!好消息是……

雷科技
2025-09-19 22:13:59
上海豪宅又火起来了?大佬们早已悄悄撤离

上海豪宅又火起来了?大佬们早已悄悄撤离

智谷趋势
2025-09-19 19:41:11
14岁小哥找了块无主地就宣布建国?搞出官网护照,每月3万美元国库收入!可惜还是流亡了...

14岁小哥找了块无主地就宣布建国?搞出官网护照,每月3万美元国库收入!可惜还是流亡了...

英国那些事儿
2025-08-20 23:23:28
中企收到通知,拒绝与英伟达合作,美媒:特朗普败光了美唯一优势

中企收到通知,拒绝与英伟达合作,美媒:特朗普败光了美唯一优势

说故事的阿袭
2025-09-19 13:30:04
解放台湾需要多久?解放军中将给出准确答案

解放台湾需要多久?解放军中将给出准确答案

混沌录
2025-03-23 18:27:21
688038,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688038,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09-19 21:49:08
曼城突然学会“作弊”了?

曼城突然学会“作弊”了?

白国华
2025-09-19 18:11:24
刚刚!10级!台风在汕尾登陆!又有两个台风生成

刚刚!10级!台风在汕尾登陆!又有两个台风生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5:18:48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一行来磐调研指导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一行来磐调研指导

朗威游戏说
2025-09-19 15:21:59
第一集就全裸出镜,网飞新剧太生猛了

第一集就全裸出镜,网飞新剧太生猛了

来看美剧
2025-09-19 17:49:07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蜉蝣说
2025-09-17 10:32:09
2025-09-19 22:40:49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数码
时尚
健康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教育要闻

教辅之困——一个教书人的自语

数码要闻

卢伟冰:小米空调正式推出 10 年免费保修 / 包修服务

30岁后越来越美的女人,只穿滋养自己的衣服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