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7月29日讯(记者金秀梅 谭育邦 卢迪)7月25日晚上9时,姚春巧打开电脑,认真录入一组台风“威马逊”肆虐过后村民受灾情况的数字。作为中国红十字(广西)赈济救援队的队员,白天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和灾后需求评估,晚上作评估点的灾情及需求汇总总结,成为她和其他队友的一项“常规动作”。
超强台风“威马逊”7月19日登陆广西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出现严重灾情。记者获悉,灾情发生后,广西红十字会立即启动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救援队员分赴上述三地协调开展灾害救援及评估等赈济工作。22日,广西红十字会将救灾响应级别升至二级响应,同时向社会发出紧急呼吁,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募集善款。
7月26日,记者加入正在赈灾一线忙碌的中国红十字(广西)赈济救援队,深入钦州、防城港灾区,近距离了解他们开展灾情需求评估及救灾物资发放回访工作。
“威马逊”重创钦州防城港
26日早上8时许,救援队一行驱车前往钦州东场镇上寮村,一路上,拦腰折断的桉树随处可见,足见台风“威马逊”过境时的威力。上寮村是一个拥有1350户4778人的村屯,此次台风过后,近900户房屋受损,甘蔗、桉树严重受灾,损失惨重。该村村民黄子欢操着一口本地口音,着急的表情里透露出这样的情景:台风当晚,家里损失很惨重。
记者跟随的救援队顾不上舟车劳顿,刚一到达上寮村,立马进村入户一一详细的了解灾情。“家里几口人?有吃的穿的吗?晚上在哪里睡觉?”救援队员的一句句问候,让村民倍感欣慰。
在钦南区芦荻竹村委沙浪角村,庞永玉指着自家倒塌的土坯房,描述着台风当晚的情景:狂风呼啸,大树折断,瓦片乱飞。当晚,村干部就通知他家搬到有楼房的邻居家里。第二天看到自家倒塌的房屋,庞永玉很无奈。欣慰的是,灾害发生后,跟其他受灾村民一样,他家也收到了救灾物资。“这是广西红十字会转澳门红十字会赠给的大米,这个包也是红十字会发的,里面有衣服、防潮垫和药品、日用品等。”
“这么强的台风我是第一次见到。”防城港港口区光坡镇大龙村村民曾宜激动地说。他介绍,台风来临之前,住在防城港港口区光坡镇大龙安置点的87户300多人就接到政府通知,紧急转移到了安全的地点。“我家里8口人,台风掀开了我家的房顶,东西都淋湿了。这里有红十字会给的一袋大米。”他说。
而企沙镇山新村的宋宏喜和吴裕锦两位老人的家里,同样难逃台风的侵扰,宋宏喜家的砖瓦房房顶被掀开,吴裕锦所住的泥房则在台风狂扫过后轰然倒塌。“我们领到了家庭包,手电筒、药品等都很实用。”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说。
灾民的损失,这个时候都已详细记录在了赈济救援队队员的本子里。
台风灾害肆虐 红十字会在行动
“灾害的发生牵动着每一个红十字人的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灾区快速评估,了解灾情,了解灾民的急切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紧急救助。”广西红十字会救助救护部部长李红介绍,灾情发生后,各地的红十字会派出赈济救援队员(红十字会专干/志愿者)深入灾区核实灾情,了解灾民需求,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当天完成评估表,列出灾区主要需求及优次上报。根据评估结果及红十字会所动员的资源,广西红十字会紧急制定救灾计划,确定给哪些灾区群众发放物资、发放何种物资及多少数量等。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广西)赈济救援队共派出队员20人,与南宁和百色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8名队员一道,深入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地10个县(区)的40多个村屯,协助接收和发放大米、帐篷、食用油、救灾家庭包等救灾物资价值125万元,高效、有序的救援工作,为救助受灾群众、稳定民心、维护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获悉,截止7月28日12时,广西红十字会为灾区募集社会捐赠款物共计价值1051.698万元,捐款77.69万元,捐赠物资价值974.01万元。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拨紧急救灾资金5万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捐款39.52万元、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四川、江西等兄弟省红十字会捐款13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拨家庭包、单帐篷等物资价值91万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拨家庭包、奶粉等物资价值520万元(含价值20万元的家庭包及500万元的贝因美婴童食品);2014年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捐赠的大米价值80万元;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药品价值270.008万元。目前,救灾物资发放和募捐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广西红十字会副会长潘雪红表示,红十字会是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备灾救灾、应急救援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和核心工作,参与抗灾救灾红十字会义不容辞。此次台风来袭,中国红十字(广西)赈济救援队的队员不畏险阻,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了解灾情和灾民需求,及时汇总情况上报,为救助争取了时间,确保灾民尽快得到救助、度过难关。广西红十字会将与灾区政府及民政等部门密切联系对接,密切关注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灾后重建项目支持,尽最大的力量来协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作者:金秀梅 谭育邦 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