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规中矩:明初以来的中朝宗藩关系

0
分享至

● 明清中国同朝鲜王国之间,维系的是在明初建立起来的一种君臣父子的宗藩关系。朝鲜循规蹈矩,处处小心谨慎;而中国对其也是礼待有加,恩典不断。这便是中朝宗藩体制运行的一个大概的模样。

王元崇

1894年,即大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27年,农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叛乱,朝鲜国王请求清朝出兵助其平乱,日本根据1885年和中国签订的有关朝鲜的条约,也出兵朝鲜。很快,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战火迅速烧至中国本土。最后,中国战败,李鸿章麾下经营了十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对日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等等。这便是甲午战争的一个大概。

到现在,120年过去了,这期间中日韩三国的命运,连同整个东亚世界的秩序格局,迭经剧变,到了今天这种表面相对平和的局面。然而,三国围绕甲午战争的恩怨情仇,却犹如幽灵一般,在当代交往中如影随形,时时让人察觉东亚世界暗流汹涌。中国的甲午情结,又在这三国中最为浓厚,只要一提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国人无不扼腕捶胸。之所以会如此,概因在此战中,中国以一老大帝国惨败于东瀛弹丸小国,赔款割地,昔日天朝颜面悉数扫地,而战后局面更是每况愈下。因此,国人反思此战之际,尤感千古不可承受之痛,不惟将其视为百年耻辱之首,更视之为“弱国无外交”的典范。

在这种普遍的情绪和当代的历史知识格局之下,我们纪念甲午时候的种种,总不出中日两国的对立和中西两种体制的对决。此战留给一般国人的印象,也就不外乎清朝的腐败无能、中国的惨败、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日本的藉此崛起,等等。在这120周年纪念之时,我们是否要继续沿着这老套长吁短叹呢?

这120周年的纪念,对当代中国人而言,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历史背景,即所谓的中国“崛起”,及其对东亚乃至世界秩序的潜在挑战。如何看待这个“崛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中国已经以大国姿态跻身世界格局,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此之际,我们回首甲午,也应重新以大国的角度,审视当年的清代中国,还原历史上的东亚图景。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再多的讨论和反思,也将于国无补,于民无益。

在这种大国的蓝图之下追溯甲午之战的源起,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而且很多内容,都关乎当代中国人对近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理解。这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清理晚清中朝关系。中国的甲午叙事,往往偏重中日对战,严重忽略了中朝交往,朝鲜这个主角几近被埋没殆尽。

中日之战本因朝鲜问题而生,要谈甲午,必谈朝鲜。此战之前中朝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战争从朝鲜开始?为何我们一直描述为“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第一条,竟不谈中日关系,而去厘清中朝关系?很多人对这些问题不甚关心,或者不甚了解。倘若我们点明中国当时和日本一样,在朝鲜拥有租界和领事裁判权这些史实,恐怕也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不恰是帝国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所施行的么,为何中国竟会在朝鲜拥有这些权利呢?在外界对中国“崛起”异常警惕的时候,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思考。

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对明清时代的中朝关系有一个基本了解。为什么要上溯到明代呢?因为朝鲜王朝从1392年建立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前后延续了518年;而这期间,中国经历了明、清两朝。明清中国同朝鲜王国之间,维系的是在明初建立起来的一种君臣父子的宗藩关系。

朝鲜建国的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洪武二十五年,朝鲜遣使当时的明朝首都南京,要求同中国建立从属关系。朱元璋虽然钦定该国的名字为“朝鲜”,但他并不乐意收朝鲜为藩属国,甚至责备朝鲜的一个谢恩使李恬跪姿不正,当场把李恬打了个半死,赐药后才让他苟延残喘地活着回国去复命。一直到了建文皇帝以及永乐皇帝即位之初,两国的这种关系才正式建立。永乐皇帝赐给朝鲜国王九章冕服,这是明代对待宗藩亲王的服制,朝鲜君臣也认为此种恩典“秩比亲王”,所以两国间所建立的是一种宗藩关系。

宗藩体制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基础上的,源于西周的宗法封建的制度,即天子在京畿之外,由内而外渐次分封,天子和分封诸侯双方有一定的制度性礼仪交往。不少学者怀疑这种制度起源这么早的可靠性。而且,宗藩体制在不同朝代时期也有不同表现,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明朝之前的到底如何,权且不论,但明朝在这方面,的确是照着古书来恢复中华旧制的,自天子以下,宗法封建,搭建了一套宗藩体系。外藩属国,虽然不比国内的藩国那样同朝廷有血缘联系,但明清两代往往将朝鲜视同“内服”,即内藩,恩宠有加,远非他国可比。

在明代以降的这种体制中,中国是天下中心,是“中华”、“天朝”、“上国”,中国皇帝即天子,是唯一的无上权威。朝鲜国王乃是替天子守边的藩臣,同天子是君臣父子的关系,其治下的朝鲜是中国的外藩或说属国。与这种天下秩序相绑定的,是一套文化上的华夷观念,即中国是文明所在,藩属国均系蛮夷之地,所以朝鲜从华夷秩序上说位列“东夷”。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但没有一个朝代的正式国号叫过“中国”。中国主要在外国人面前才称呼自己为“中国”,乾隆皇帝曾在1767年的一份谕旨中曾特别指出过这一点。“中国”本来是“中央王国”之谓,所以中国史上那些欲为天下万国之主的朝代,历来都需要外围的藩属对它的中心地位进行界定,方能自称“中国”。如此一来,在宗藩体系内,便产生了一种双边的义务,就是字小事大。

简单来说,中国对朝鲜实行的政策,叫做“字小”,即怀柔和保护小国;而朝鲜对中国的政策,叫做“事大”,即侍奉和礼敬大国。具体操作上,朝鲜使用中国皇帝年号来记载年份,采用中国历法,并派遣贡使携带贡物到北京朝贺新年、皇帝生日(即万寿圣节)、恭请中国历书等等。朝鲜国王、王妃和世子,必须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方能获得正统名分。届时,中国皇帝会派遣钦使到朝鲜首都汉城(今日的首尔),举行册封典礼;对逝世的朝鲜国王、王妃等,皇帝也会遣使赐祭。

但是,中国一般不干预朝鲜内部事务,朝鲜国王对于本国的政教禁令,完全自主。和朝鲜一样的外藩属国,还有越南、琉球、暹罗(今泰国)、缅甸等等。越南和琉球是和朝鲜最像的两个属国,同样使用汉字、举行科举、采用中国历法、遣使赴京朝贡,等等。其余国家,并没有严格遵循宗藩仪制,甚至于像暹罗,还和清朝之间围绕“进贡”以及“金叶表文”存在着根本的认知差别。但是,即便是同样汉化极深的越南,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内称皇称帝的做法,连本国宫殿的大门也敢自命为“午门”。这些现象,在朝鲜这个谨守圣儒礼法的国度,从来没有发生。朝鲜循规蹈矩,处处小心谨慎;而中国对其也是礼待有加,恩典不断。这便是中朝宗藩体制运行的一个大概的模样。

(作者系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1 23:16:49

头条要闻

近千万粉丝博主被平台禁止关注 5月刚参加周鸿祎家宴

头条要闻

近千万粉丝博主被平台禁止关注 5月刚参加周鸿祎家宴

体育要闻

女排最强2主攻合体 合砍40分打懵泰国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余承东:不卷价格!雷军:将双班制生产!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时尚
手机
艺术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时光正好》;综艺《快乐老友记 第二季》......

手机要闻

全等深悬浮四曲屏!荣耀200 Pro月影白图赏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