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途坎坷 欲皈佛门
刘健群率队进入北平后,由于有何应钦作护符,在北平大肆活动,每天派出14个分队到各部队、学校、公共场所等处宣讲抗日问题。经过长期的宣讲努力,终于得到了宋哲元狲殿英、东北军等军队的欢迎和支持,使得刘在南京的积郁忿恨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在当时,凡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穿的是黄色军服,而华北抗日宣传总队则一律着蓝色军服,刘健群来到北平后,又大量印发了他所写的《我对党的一点意见》小册子,秘密散发。当时,华北地区已经风闻蒋介石有一个法西斯组织,但不知道它是复兴社,看了刘的小册子,再加上他们身着蓝衣黄裤,就传说是“蓝衣社”,并认为刘健群就是蓝衣社的头子。刘健群也乐得以此作为自我宣传,欲在北方发展壮大蓝衣社,蓝衣社的传闻便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传开了。北方的蓝衣社消息。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大公报》也曾为“蓝衣社” 一事特电蒋介石请告真相,弄得蒋介石很尴尬被动。南京总社知道这个情况后,曾下令要刘收回这本小册子,但已收不回来了。日本方面对此更重视。当时,日本报纸曾以“大批蓝衣社员到北平活动”为题报道了蓝衣社的活动,由于华北宣传总队一开始在社会上宣传了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而后其在华北各军建立政训处有利于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控制和掌握,不利于日本人的分化和瓦解。所以自1935年初开始,日本侵略者以此为口实,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向南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撤销北平军分会政训处、蓝衣社等,刘健群在北方自然呆不下去,不得不于1935年4月调回南京。
但这次变故,蒋介石却没有处分刘健群,反而让刘升任为复兴社第四任书记长,可谓是因祸得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认为他的北方活动很有成效,如掌握了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笼络了孙殿英的杂牌军,控制了东北军及联合宪兵第三团蒋孝先制造了“一·二九”事件等,均有刘健群的“贡献”。但也即从此时到1943年,刘渐被冷落,政治陷入到低谷。由于自己非黄埔出身,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政途。如在任第四任书记长期间,也是指挥不了任何人,不久被康泽顶替其职。尽管他在七七事变前曾说服宋哲元部退守保定,有过功劳,但一直未受到重用。即使在筹划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刘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在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决议组织三青团时,也是由政治部部长陈诚负责,刘健群亦被排斥在外。同年夏。大本营又取消刘所在的第六部,使得刘更加失意,无事可做。直到这年秋,蒋介石才给了他一个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职位,但刘健群心灰意冷,便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去新任命,赴长沙、常宁等地接受中医治疗,后又只身来到云南鸡足山,修身养性,吃斋念佛,约五年时间。
再度出山 命陨宝岛
时间一晃到了1943年。这年初夏,蒋介石在重庆浮图关召开三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刘被圈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刘重返政坛,就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三青团中央干事兼视察室主任。在这期间,蒋介石命刘健群去云南,欲说服龙云拥护中央,限制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最终取得龙云表面的答应。之后刘由滇回川,被任命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副书记长,可谓官升一级。可是在1946年三青团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蒋经国出任中央干事会干事兼第二处处长后。刘备受蒋经国的攻击,以致被迫离职。在国民党的“行宪”时期,曾是学政法出生的刘健群仍没有放过这次东山再起的机会,在贵州竞选期间,使尽浑身解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以国民党中央提名,最后才当选为贵州省第二区立法委员,并于1947年5月又被聘为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48年5月17日。立法院投票选举院长、副院长,孙科、陈立夫当选。半年后,立法院正、副院长改选,童贯贤当选为院长,刘健群当选为副院长。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立法院迁至广州。10月,童贯贤辞职,由刘健群依法代理院长。后立法院又迁至重庆、成都,经海南岛于 1950年1月在台北复会。12月,刘健群当选为立法院院长。但是国民党大批高级官员逃台后,僧多粥少,官多位少,所以立法院内的倾轧、争夺并不比别的部门少。1951年lO月,刘健群辞去立法院院长职务,仍任立法委员。后又受聘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挂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衔在那里,生活淡泊,暇时以读书写作并研究佛经自娱。1972年3月17日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