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设计1933年“新生活运动”
出处:宋美龄画传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和宋美龄联手发动新生活运动,试图改造中国国民之习性。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6年之后,首次投入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即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新生活运动”。国民党于三十年代所推出的这场“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蒋介石语),也是该党建党以来所从事的一次最大规模之文宣工作。宋美龄在运动的推行和宣传上扮演了“火车头”的重要角色。
新生活运动的源起,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是蒋介石为贯彻“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理念,乃推动新生活运动。有的则说蒋氏夫妇决心铲除贪污、受贿、不卫生和无礼貌,因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也有人说宋美龄乃是新生活运动的源头活水。1933年盛夏,宋美龄在庐山牯岭避暑时,与一批美国传教士讨论中国情势。传教士说,南京政府如欲获得外国政府的支持和贷款,则蒋介石政府必须在国内实施社会福利计划,使外国政府和旅华外人对蒋政权有好印象。传教士又说,美国罗斯福总统正推行“新政”,蒋介石何妨也实施改造中国社会福利方面的“新政”。聪明的宋美龄马上领悟到传教士所说的重点,立即向蒋报告,蒋迅速同意其观点。宋即和传教士研究拟了中国“新政”的细节,她为这项计划取名为“新生活运动”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演讲,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随着蒋介石的宣布,“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于南昌成立,蒋自任会长,7月1日改组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宋美龄则为妇女委员会指导长,并成为新生活运动的实际推动者和倡导人。新生活运动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妇女是家庭的中心,宋美龄乃大力鼓吹妇女为改造家庭生活的原动力,她向全国女性呼吁:“知识较高的妇女,应当去指导她们的邻舍,如何管教儿女,如何处理家务,并教导四周的妇女读书识字。”但她也承认:“中国的妇女,非但多数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大半还仍过着数百年前的陈旧生活。”
宋美龄推行“新生活运动”(当时简称为‘新运’)是不遗余力的,开会、撰文、宣传、演讲、督导和接受国内外媒体访问,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满足了她的成就感。事实上,“新生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是美国基督教会的参与,但为了显示这是一项“纯中国人的运动”,教会的色彩也就被刻意冲淡。
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很自然地演变为战地服务、伤兵慰问、难民救济、保育童婴、空袭救难、征募物品和捐款等等与战时支援有关的活动。雷厉风行推动的“新生活运动”,经过3年多的时间已呈后力不继之势。
宋美龄把推广“新生活运动”当作其政治事业来看待,试图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要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并藉此让国人知道蒋夫人关心大家,其出发点不能说不正确,其用意不可谓不好,但是,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贫穷的广土众民,再加上推行的方法不得当,宋美龄领导的这场运动就像许多运动一样,很快地走进历史而成为明日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