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捷明谈产能限制:有钢材老板钱没地方花 需要疏导)
由网易财经、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70年70企70人发布盛典”10月26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在题为“寻找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的企业家圆桌上,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刘捷明表示,对企业、行业等经济的管理该是有堵有疏,现在很多事情是堵得比较坚决,疏得不够。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刘捷明
他还表示,钢铁行业产能受限制,投资会受到影响。他举例说,发现有个钢材老板最近在福州钱没地方花,钢铁行业不能再做了,就连续去买福州的房地产拍地,该老板说“钱没地方花”。刘捷明认为,这种钱需要引导,要有堵有疏,往国家的战略方向疏。
更多报道请关注专题:【聚焦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想问问刘会长,刘会长跟地方企业打交道更多,很多企业不愿意对我们讲的话愿意对您讲,您了解这些企业的诉求吗?这些企业对政府部门最大的期许和诉求是什么?
刘捷明:我讲三点吧,一点应该是有堵有疏,现在很多事情是堵得比较坚决,疏得不够,比如化工行业,在大江大河流域周边的工厂,要么关要么搬,现在的一些做法是先破后立,化工产业进园区,园区先开辟,符合产业政策的就进园,而且进园的应该要补贴。我觉得一搬就搬死了,有的没有能力搬,符合产业政策的搬,中小的就死掉了,这种做法引起很多地方企业的不满,所以这方面可以有规划、有计划地分步推,照样可以达到环境治理的效果。
第二方面,比如钢铁行业产能受限制,我们福建有个地方在福州,原来是产业县现在改为区了,一个县在全国的钢产能是1亿多吨,这几年他们每年盈利连续三年都是1000亿以上,加上这个地方还有石化的县,每年一个县1500(亿),钢铁这块怎么引导资金往哪里投?我们发现有个钢材老板最近在福州钱没地方花,钢铁不能再做了,连续去买福州的房地产拍地,主流房地产商不敢要的他都要,他说我的钱是自己的钱,也不要利息,我的钱没地方花。所以这种钱怎么引导?有钱怎么引导?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最近也跟钢铁老板有交流,比如我国现在最大的进口商品是集成电路,去年进口超过3000亿美元,80%的ICE都要进口,所以现在被美国制约得非常厉害,在这方面需要大量投入,国家能不能制定政策鼓励他们,一定要有好的回报,没有回报他们还不愿意进入。比如台湾当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比如台积电,直接给它牌照,让它组团队,团队来了就是基金,PE也来了,这样可能这些民营企业就愿意把这些钱投进去。
所以要有堵有疏,往哪里疏?往国家的战略方向疏,要给政策,不能让他们扎进去以后但不赚钱,民营企业也是不干的。
第二方面是扶强扶优扶大,要让优秀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带动产业的进步。我们这几年讲很多扶植中小企业,讲很多扶植小微企业,甚至是讲“双百”,我有个个人看法,现在的中小企业为什么那么多关停了?回顾一下1998年到2000年,那时候三年国企脱困,倒掉十几万家,因为没有竞争力,那时候是短暂的产能过剩,现在很多产能达到了峰值,这些行业的国企大部分都比较大,中小国企没有竞争力的也很少,倒掉的大部分是民企。我们现在做文章应该是扶强扶优扶大,拉动产业链,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带起来,这样应该更有利。
第三方面是要支持创新,现在很多企业知道要创新,没钱创新、没能力创新,国家要通过减税、直接补贴和退税等以一系列的办法真金白银地支持创新,我们口头讲了很多,也定了一些政策,还不够。
这几点从企业来看感受是比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