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既往曾被命名为“重型肝炎”、“重症肝炎”等,目前有时仍称之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中进展最快、最凶险、预后最差的一个临床类型。虽然肝移植是公认的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供体紧缺、移植后免疫排斥及高额费用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肝衰竭可由多种因素(比如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引起,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超过30万人死于各种类型的肝衰竭。
1. 肝衰竭分型诊断-牵头制定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不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更是全球肝病研究的核心挑战,因其极高的短期病死率而备受关注。该疾病常在慢性肝病患者基础上,可由多种诱因引发肝脏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医疗和经济负担。ACLF其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显著,就像一团迷雾,让医学界充满争议。而且,世界各国对ACLF的定义尚未统一,研究数据难以对比,临床医生面对它时也常常“束手束脚”,诊治难度直线上升!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段钟平教授、陈煜教授联合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涛教授,牵头组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等国内众多顶尖肝病专家,共同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
这部指南堪称肝病诊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科学融合了国际ACLF定义的核心要素,并结合我国患者特点和临床实践,纳入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统一、实用且符合国情的ACLF定义。尤为重要的是,该指南系统化地提供了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到全程管理的权威临床指导建议。
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表现分型示意图
该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规范、高效地诊治ACLF提供了权威依据。这不仅是我国肝病诊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广大肝病患者的“生命之光”!未来,它必将引领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诊疗迈向新高度,为广大肝病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 肝衰竭综合诊疗联合精准施治-让肝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原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从2000年建立之初,就着重于重症肝病肝衰竭的综合诊疗。创新性提出“三早一模式”(“三早”即早期预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模式”即“肝衰竭内科—人工肝—肝移植一体化治疗模式”)的诊疗理念和综合诊疗模式,同时,针对每一个肝衰竭患者,科室会认真分析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每一位肝衰竭患者精准施治和精心护理。使科室收治的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由最初的60%~80%降至如今的15%~30%。近年来,陈煜教授提出的基于动态指标的肝衰竭新预后分型及肝衰竭长期预后转归的五个等级,有力推动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肝衰竭临床诊治水平的发展。
3. 不断探索和创新肝衰竭治疗新技术-为肝衰患者带来救治新希望
肝衰竭作为一种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的严重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长期以来是肝病领域亟需攻克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学科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肝衰竭特别是急性-慢性肝衰竭的认识逐步加深,催生了治疗肝衰竭的新技术。肝病中心四科作为牵头单位或主要参与单位,不断探索新型人工肝技术(包括生物型和非生物型人工肝)、干细胞等创新医学技术治疗肝衰竭,为肝衰竭患者的精准治疗探索了新方向,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