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网易健康根据会议实录整理,部分可能有出入)
嘉宾介绍:丁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
今天下午分享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情况。
上海,老百姓是非常接近我们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新华医院崇明分院12年三级医院,1000张床位,门诊量占20%。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肿瘤科12年前建设的现场,那时病床有限、医生有限,老百姓都走掉了。大病不出县,十几年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第一件事情我们琢磨,建设肿瘤专科,患者能留下来。
整合资源 提高软硬件水平
第一件事是干什么?跟疾控中心联合。我们服务的人群,大家可以看到2006到2014年,肿瘤新发2000人,到现在每年3000人,留着这是2万人,患者人群很大,但都是中晚期。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我们这个地方的肿瘤患者,基本都是65岁以上的,肺癌、乳腺癌排名在前面。了解我们的兄弟单位怎么样,让我们非常困惑的是,二级医院肿瘤的治疗、总体认识水平是很低的,面对这么多的患者都是一个挑战。
我们整合跟肿瘤有关的部门,把公共的资源、人员全部汇集在一起,我作为主任,总体负责这个部门的运行。患者资源就共享,我们的治疗手段就可以共享,先是政府对我们医院的支持,我们医院现在设施、人员都非常完备,有了硬件、有了空间、有了团队。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规范,不光是技术规范、还要服务流程规范、我们的医务人生规范、教育规范,这些都规范起来,就可以为我们的肿瘤专科奠定基础。医院运行前5年我们留住了一些病人,医生多了,医生多了如何去分配这些医生,2008年再一次调整,到现在,主诊医生负责,大家整合一起,多学科诊疗,我们是上海唯一一家示范单位。我认为任何组织构件要保障体系,大家可以看到有主诊医生负责,我们的临床大夫完成他的诊疗工作,这个工作效率高,我们的人员配合非常和谐。
互联网、APP随访
2012年,有研究发现,不是治疗的改进,是早治疗占了60%,让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这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肿瘤患者活的更好、活的质量更高,降低死亡率,我们跟上海疾控合作开展了肿瘤调查,跟社区构建了常见肿瘤的调查,早期发现了,患者就保住了他的生命。很多肿瘤患者不在医院,在家里,怎去关注,是个实践性的难题。实践中,我们通过互联网、APP、拓展了患者管理问题,返回到我们的数据后台,有了这个体系就可以做患者全程管理、全程随访。
肿瘤患者人文关怀
有了随访工具,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地区肿瘤康复协会对肿瘤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个协会已经有1200多人了。
在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非常重要。患者在生活中食欲、精神等等,都会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这些方面都要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
我们整合资源,在疾控、三级、二级医院间构建了一个体系,承担肿瘤的防治,分期诊疗,按照医院的功能来分,不同的医疗机构积极的诊疗。我们医院已经92%都是硕士以上,也开展了大量人才培养工作。我们也获得一些国际项目和一些重要文章的发表,还有专利和一些成果,也举办跟学科紧密相关的研究生会议。我们的平台是示范医院、示范病房,我们的服务都有明显的改善。
最后向各位分享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患者和我们的医院如何让他能够获得临床有效,同时我们服务的过程提升我们的能力,如何实现,这就是我们给大家的分享的模式。把我们的学科建设好,还应该重在肿瘤的预防,肿瘤治疗、肿瘤姑息。利用互联网手段,将分级诊疗做的更好。中国的医院发展基础不一样,我们的建设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做好专家人才培养、强基层、提升肿瘤诊疗,预计不久的将来,早诊、早治同样是大病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