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票房」《露水红颜》表现差,电视剧导演转型难)
上周电影市场算是喜忧参半。好消息是,截止到 11 月 4 日,2014 年的内地票房已经达到了 250 亿,正向着全年 300 亿的目标冲刺。不过上周电影市场的表现,却像是给高速行驶的列车踩了一脚刹车。
新片表现不佳是大盘下跌的主因。《露水红颜》首周末三天票房 3280 万,竟然已经可以拿到新片的票房冠军。另一部国产影片《全城通缉》以 2610 万紧随其后。这两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为 5.3 和 4.8 分。
院线经理们只能依靠来自纽约下水道里的神龟兄弟和移动迷宫里的失忆少年们苦撑票房。《忍者神龟:变种时代》1.5 亿,《移动迷宫》5000 万,两者加起来贡献了上周总票房的 50%, 4 亿的周总票房也比前一周少了近 1 亿。
在这几年电影市场变好之后,演员和电视剧导演们也开始拍起来了电影。有意思的是,包括徐峥、赵薇、邓超在内一些演员指导的电影可以获得市场广泛的认可(从票房上来看),而一些看上去在导演椅上待得时间更长,经验更为丰富的电视剧导演,却多数遭遇了票房的失利。
之所以会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露水红颜》的导演是高希希,那个拍过《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等家喻户晓作品的电视剧导演。无论是 3280 万元的首周票房还是 5.3 的评分,比起他在电视剧方面的履历,都要逊色许多。而随着《星际穿越》和《单身男女 2》在本周上映,《露水红颜》的最终票房也不会比现在高出多少了——赔钱是肯定的了。
所幸的是,高希希并不是一个人在赔钱。电视剧《渴望》、《奋斗》的导演赵宝刚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触不可及》也在两个月前刚刚上映,这部由孙红雷、桂纶镁主演,号称投资 8000 万的谍战电影上映 24 天,票房仅为 7600 万,豆瓣评分 5.0 分,与《露水红颜》相差无几。
电影和电视剧这两种产品在目标受众和回收方式的差异性,是导致这些导演“跨界”不顺的重要原因。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无论你如何强调“年轻”和“互联网”化,国内电视剧最主要的消费人群仍然是那些躺在沙发上织毛衣的人,而走进影院看电影的则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当你习惯了中式面的做法,要调整到意大利面的频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赵宝刚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并没有过多迎合年轻观众的观影兴趣与口味,但输在了题材的陈旧和故事的羸弱,当年轻人并不觉得这个电影与他有关,你甚至无法吸引他看一看 1 分钟的预告片。
而高希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请来了了韩国明星 Rain 作为主演,找来的韩国团队负责服装设计,把故事发生地选在了上海,试图把电影做得更“商业”,并采用“30 岁的年轻人”编写剧本,甚至“考虑到观众的期待把悲剧的结局改成了喜剧”。
这些举措更像是一个试图理解和赶上市场变化的“老”人所做的拙劣模仿,与其说是做给年轻观众看,不如说是做给那些与他同样年纪的院线经理们——你看,我们有一线明星、国际团队、时尚的画面和观众最喜欢的爱情题材。然后呢?
一切试图刻意迎合欢众的“伎俩”最终都会被识破,观众永远比你想像得要聪明。想要取悦观众唯一的方式就是做出更高明的电影。
从电视剧转投电影的导演中,高群书算是最成功的一位。《东京审判》、《千钧一发》和《风声》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不过很可惜的是,那个时候(5 年前)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爆,这些品质不错的电影在票房上都遭遇了失利。
当然这并不能全怪市场,如何根据市场制定出合理的预算也是电影项目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一项。无论是早年的高群书还是现在的赵宝刚和高希希,他们进入电影行业时的起点——拿到的电影预算——都太高了,这可能是源于他们自己的信心,更有可能是投资者的盲目和纵容。当然,也就直接带来了票房回收的巨大压力。
滕华涛是这群电视剧导演中唯一票房战绩不错的一位,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电影异常出色。事实上,那部票房 3.5 亿的《失恋 33天》甚至被批评为“电视电影”,但它的投资仅有 1500 万,而即便是只有 8000 万票房的《等风来》,由于预算不高也并没有亏多少钱。
这也是滕华涛的聪明之处——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以小搏大,把机会留在未来。而不是像他的前辈那样,为了一战成名而赌上一切。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