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毕国智
主演:吴彦祖 / 姚晨 / 任达华 / 戴立忍 / 安以轩 / 邵兵
类型:动作 / 科幻 / 悬疑 / 犯罪
上映日期: 2013-11-22(中国大陆)
剧情:科技高度发达的罪恶浮城,保险业务员马克(吴彦祖 饰)的平静生活被一通神秘电话打破,为患病的母亲(惠英红 饰)筹钱,马克不得不作伪证换取高额回报,本以为一切天衣无缝,却被“神秘人”知晓并以此要挟马克为他卖命,他的初恋女友洁希(姚晨 饰)牵涉其中。直到马克涉嫌黑社会老大泰哥(任达华 饰)的赃款事件,惊天阴谋渐渐开启,“神秘人”终浮出水面……

中国电影最近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律,在向好莱坞学习的过程中,哪部分原封不动的用了好莱坞技术,哪部分就会成为电影中唯一的亮点。之前《富春山居图》请来了好莱坞的视效团队,结果视效就成为了《富春山居图》的遮羞布;而《控制》买了好莱坞的小说,故事就成为了《控制》做得最好的部分。多看过几部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观众都能一眼认出,《控制》的剧本是严格按照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叙事守则展开的。何时应该有动作,何时应该有悬念,何时应该有点喜剧效果,何时应该滚一滚床单,《控制》至少在节奏上算是做得分毫不差,而且该有的确实都有了。
但是准确的节奏和齐备的内容顶多算是为一部电影备下了完整的原料,至于怎么炒那还要看大厨也就是导演的技术,而《控制》恰恰就坏在了导演的黔驴技穷上。好莱坞的经典叙事原则为什么能再每一部商业大片里都玩出新意?答案是导演在熟识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又能发挥出个人主观创造力;而《控制》则是在亦步亦趋的模仿着游戏规则,反而显得不够成熟,未能将故事中值得挖掘和可以发挥的地方拍出惊喜。该拍动作的时候他也拍了动作,比如吴彦祖一上来被追杀,只可惜拍得不够紧张刺激;拍该悬念的时候他也拍了悬念,比如吴彦祖被电话控制,但是悬念的铺垫又不够充分;该有喜剧的效果的时候也搞了一下笑,比如吴彦祖抢咖啡厅的一场,但是笑点又比较生硬;该滚床单的时候,吴彦祖也和姚晨象征性的滚了一下,可是……这两个人怎么就滚上床单了?
好莱坞剧本除了不能解决导演的控制力问题之外,也不能解决本土化的问题,《控制》没能很好的解决整个逻辑问题。整个电影的背景被放置到了架空的未来世界,可是除了高楼大厦都是CG做得意外,这个世界和眼前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新世界的新规则,那高科技大楼只能算是博取眼球的噱头或者逃避审查的手段;而整个故事中很多细节交代不到,也很容易让观众抓住电影的把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姚晨说吴彦祖在她怀孕之后突然消失了,但是吴彦祖家里发生突变是他很小的时候,于是家道突变不能成为吴彦祖在姚晨怀孕之后突然消失的理由,那究竟是吴彦祖从一开始就一边和姚晨好着一边勾搭安以轩,还是他确实是当年对姚晨始乱终弃后来两人重逢呢?如果导演看到的话麻烦解释一下吧。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清末洋务运动当中打出的口号,也是当下不少中国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希望抵御好莱坞的方式。但是拍电影毕竟不如搞实业,不是买一条流水线回来就能解决的问题,即使买到了人家的好剧本,请来了人家的好摄影,主创本身能力不到,歪嘴也已经能把好经给念走样了,好剧本照样能拍出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