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致敬传奇,封存热爱!苏炳添、马龙、雅思组合今夜谢幕——
苏炳添最后一舞:
我想让更多人跑得更快
今晚,十五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鸣枪起跑。广东队拿下第四名,全场却掌声雷动,只因这是苏炳添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
![]()
![]()
![]()
36岁的他,不再冲刺个人百米赛道,而是作为广东队的第一棒,肩负起“定海神针”的角色。从9秒83的亚洲纪录,到“跑不动了”的无奈,苏炳添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一次从巅峰到告别的过渡。他坚持至今,只为在家门口的全运会,为广东队再拼一次。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而是一位传奇运动员的谢幕演出。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场关于坚持、热爱与告别的仪式。他不再追求个人荣耀,而是把最后一丝力量,献给团队、献给跑道、献给所有曾为他呐喊过的观众。
![]()
苏炳添绕场向观众致意,并发表感言:“能坚持到今天,在我的家乡跟大家说一句再见,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谢谢你们到来!”“一开始,10秒一直是我们亚洲人觉得无法突破的壁垒,但是我们一步步做到了。我们是可以突破10秒的,我们是可以站上奥运会决赛赛场上的!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会梦想成真!”
他还表示:“未来,我不会离开我热爱的田径领域,希望能帮一代又一代中国短跑青年站上国际赛场。”
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在自己热爱的跑道上,苏炳添从未远离,也不会远离。传奇不落幕,致敬热爱!愿中国短跑,越来越强!
跑得最快的亚洲人
2006年,苏炳添以广东省100米决赛第二的成绩进入广东省队,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在2012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
尽管他在半决赛中以10秒28的成绩排名第八,止步于此,但正是这场比赛,让苏炳添与“顶尖”的差距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也看到了可能:“还是跑十秒零几的话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做些新的改变。”
2014年,苏炳添决定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这意味着他要推翻并重建积累了十多年的肌肉记忆。
付出终见回报。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摘得铜牌,成为首位跑进10秒以内的中国选手。
同年,在北京鸟巢的赛道上,他再次与博尔特同场竞技,并成为首位跻身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又一次改写了历史。

在接受更科学的训练后,苏炳添不仅未因年龄增长而状态下滑,反而在2018年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得金牌。苏炳添说:“我相信亚洲人能跑到9秒85,不敢说一定是我,不过我相信能跑出9秒90,争取进9秒8区。”
2021年8月1日,注定是被中国田径永远铭记的一天。东京奥运会田径赛场,苏炳添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半决赛的第三小组出场,结果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排名小组第一闯进决赛,成为亚洲历史第一人。
9秒83,这一成绩若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及之前任何一届奥运会,均足以夺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则可摘得银牌——而当时的冠军,正是博尔特。更令人惊叹的是,苏炳添创造这一成绩时已快32岁,而博尔特在同龄时早已退役。
十五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结束后,现场数万名观众用持久而热烈的欢呼声向这位“亚洲飞人”、中国短跑名将致敬。
马龙率北京队全运男团夺冠
这也是他的第5枚全运会金牌
当球拍最后一次挥下,北京队3-1战胜上海队,马龙收起锋芒,露出真诚的笑容,把一段20年的传奇,永远留在了光里。对无数球迷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金牌争夺战,很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大赛赛场,目睹“六边形战士”身披战袍、挥拍驰骋的模样。
![]()
![]()
从鞍山小马到乒坛传奇,马龙用20年职业生涯,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与坚守的史诗。他的荣誉簿上,双满贯与超级全满贯的头衔熠熠生辉,可比起那些沉甸甸的金牌,更动人的是他对抗岁月的倔强。他用20年告诉世界,天赋决定起点,信念才决定终点;他用一场场拼至最后一刻的比赛证明,热爱无关年龄,竞技不分身份。那些年我们为他呐喊的夜晚,那些刻在青春里的经典瞬间,那些他教会我们的“稳、准、韧”,都将成为永远的记忆。
“雅思”组合最后一战,金牌!
当全运会羽毛球混双决赛的灯光聚焦赛场,郑思维与黄雅琼并肩站在球网前,握紧了手中的球拍。对无数球迷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金牌争夺战,更是我们最后一次见证“雅思组合”同场挥拍的珍贵时刻。
![]()
11月20日,浙江队组合郑思维/黄雅琼(前)在比赛中。新华社图
从2017年正式搭档以来,“雅思”的名字几乎成了羽毛球混双项目的代名词。他们曾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也曾在世锦赛、苏迪曼杯、亚运会、全英公开赛等顶级赛场上屡屡折桂,完成了令人艳羡的“大满贯”成就。这一路,有荣光也有遗憾。晋级路上,他们珍惜每一次挥拍的机会,只为给球迷贡献一场精彩的比赛。直至今天,两人2-0横扫对手,成功拿下双打金牌,对他们而言,胜负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能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与最默契的搭档并肩,与最热爱的羽球相伴,便是最圆满的结局。
![]()
2017年5月27日,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半决赛上,中国队组合郑思维(右)/陈清晨在混双比赛中。新华社图
当最后一球落地,当最后一步落下,当掌声响彻赛场,请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欢呼送给这些伟大的运动员。我们不期盼完美结局,只愿好好告别——告别那些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他们,告别一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更致敬那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赤子之心。
来源 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
编辑 高欣奕
审核 罗祎 王晨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