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来袭,寒意渐浓。在甘泉路街道的章家巷小区居民朱德源的家中,厨房一角的白色烟感报警器正静静守护着他和老伴的安全。这个看似普通的小装置,能在烟雾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警报。“上次烧水忘了关火,幸亏这个报警器及时提醒。”朱德源欣慰地说,“孩子们工作也放心多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烟感报警设备守护居民安全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老年人居家时间延长,用火用电风险相应增加。章家巷社区通过“技防+人防”双管齐下的方式,为老年群体,特别是高龄的独居老人筑起一道温暖坚实的安全屏障。
人工巡查,每日问候中的温暖守护
清晨八点半,章家巷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准时敲响了高龄独居老人高积五的家门。“高师傅,最近天冷了,要多穿点衣服。”亲切的问候声中,工作人员细心查看老人家中情况,“使用煤气也要格外当心。”
![]()
物业每日上门巡更
见到熟悉的物业人员,高积五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坐坐。交谈中,工作人员注意到老人家中的电线已使用十多年,不仅排设了不少明线,个别插座还出现了故障。考虑到冬季用电负荷增大,物业当即决定为老人安排电路检修。“我们马上请电工师傅来帮您排查一下,这些线路确实老化了,存在安全隐患。”中山物业的小区经理金雁平说。
临别时,工作人员扫描了老人家门口的专属二维码进行“打卡”。这套数字化巡查系统要求工作人员每次上门后上传照片并记录服务情况,确保关怀落到实处。“这个二维码就像一份‘责任状’,督促我们每天都要来看看老人们。”金雁平介绍道。
智慧监测,无感守护中的科技温度
在另一户独居老人张莆彬家中,科技的力量正以更细腻的方式守护着他的安全。卫生间和床头安装的两个小巧设备,通过内置的毫米波雷达技术,正实时感知着老人的生命体征。
“卫生间里的设备主要通过监测人体站立与躺平时的高度变化,借助后台算法智能判断老人是否跌倒。”设备维护人员详细解释说,“一旦检测到跌倒情况,系统会立即启动实时通话功能,确认是误报还是真实险情。若老人确实需要帮助,后台将第一时间联系120或家属。”
床头的设备则专注于监测老人夜间睡眠时的心率和呼吸状况。“当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这种全天候的无感守护,既保障了安全,又最大限度保护了老人的隐私尊严。
患有房颤十余年、已安装心脏起搏器两年的张莆彬对此深有体会:“这个设备是监控你的安全,不是监控你的生活。对我们这些独居老人来说,这份安心特别重要。”
人技融合,居家养老的安全新范式
智慧设备的管理后台设在小区为老服务中心,形成了“白天专人专管、夜间物业监管”的全天候响应机制。这种创新模式既发挥了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又融合了物业就近服务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了应急事件的处置效率。
![]()
智能设备管理服务后台
“技术设备的精准监测与人工服务的温暖关怀相结合,才能真正织密居家养老的安全防护网。”甘泉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王涵坦言,冬季安全防护不仅要关注显而易见的风险,更要预见潜在隐患。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已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从烟感报警器到智能生命体征监测,从每日人工巡查到数字化管理,甘泉路街道正在探索的这条居家养老安全之路,既体现了科技的温度,更彰显了城市的温情。当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当智慧设备与人工服务相辅相成,居家养老完全可以既安全又温馨。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