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央视曝光加油站作弊花招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
央视曝光多家加油站作弊花招,主要包括:修改加油机芯片,使显示油量多于实际加油量;调整流量计精度,偷换计量传感器;利用特殊按键组合启动"作弊模式",在特定时段少给油;篡改加油枪流速,通过改变流量控制参数获利。
这些作弊手段让消费者在不知情下多付费,经测试,部分加油站单次加油可偷走用户5%-15%的油量。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提醒消费者加油时注意查看加油机铅封是否完好,选择正规加油站,并保留小票作为维权凭证。
三刀认为,加油机作弊早已经不是秘密,这次的曝光只不过是将一个长期存在于民生领域的潜规则摆到了明面上。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油站作弊行为的普遍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有业内人士透露,类似的作弊手段早在二十多年前电脑版加油机问世时就已存在,最初是为了偷逃增值税,后来逐渐演变为直接克扣油量。
据说这种作弊的技术门槛很低,只需在加油机主板的预留位置加装一块集成电路板,就能实现油量篡改,而这样的改装服务,也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加油站可以通过遥控器随时切换正常模式与作弊模式,如果遇上监管人员抽查时,就可以控制设备显示完全合规,而在不检查的时候就持续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这种“猫鼠游戏”般的作弊模式,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也让监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辆半挂车跑长途运输,一趟下来大约需要加注1400至1500升柴油,若按5%的克扣比例计算,一趟就会被多收70多升油,一年下来损失的油费高达上万元。
对于普通私家车车主而言,虽然单次损失看似不大,但积少成多,多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那么问题来了,加油站偷油的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呢?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答案。没错,归根结底还是监管的缺位与处罚的轻微,我相信这才是各种乱象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
有案例显示,某加油站通过作弊非法获利2000万元,最终仅被罚款1300元,这样的处罚不仅无法形成震慑,反而变相纵容了违法行为。许多消费者在发现问题后,即便向监管部门投诉,也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回应。
所以,多数情况下,大家明知加油站在“偷油”,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尽量选择所谓的“正规加油站”。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局面,让消费者倍感无奈。
此次央视的曝光,不仅揭露了一些加油站的违法行为,更唤醒了全社会对民生领域公平正义的关注,在我看来,其意义还是很大的。
当然,我们老百姓期待的也不只是一次次的曝光,而是曝光之后真正的改变,是作弊者被严惩,是监管机制被完善,是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因此,文章最后,还是希望加油站能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不要整天把心思用在如何克扣油量、牟取暴利上。
监管部门更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能让“定期抽检”成为形式,不能让“轻微罚款”成为作弊者的“保护伞”。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