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AI技术,网络谣言再度“升级”,灾情信息是重灾区。
近日,重庆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方微博通报,一网民长期利用AI技术编造嫁接灾情视频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目前该网民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西藏定日县地震小男孩被埋”“郑州9月16日遭大暴雨,比7.20还厉害”“山西突发3.9级地震,街面一片狼藉”……南都N视频记者综合官方辟谣平台与媒体信息发现,近年来,有多起借助AI编造的灾情虚假信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有造谣者也因此承担了法律责任。
11月20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有关辨别涉灾谣言的提示。应急管理部呼吁网民,提高对网上虚假信息的辨别、识别能力,关注官方信源,避免情绪化转发未核实内容。
长期利用AI技术编造嫁接灾情视频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
重庆一网民被行政拘留
11月19日,重庆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方微博“重庆辟谣”通报称,近日,网民何某陆续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称“15个乡镇被淹”“又涨水了”“多个城区被水淹”,引发关注。经核实,网传信息不实。
![]()
何某发布的不实信息。
经查,何某为博取眼球,长期利用AI技术编造嫁接灾情视频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引发网民热议,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何某因发布不实言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6日。
此案并非孤例。近年来,有多起涉及AI的灾害谣言引发了广泛关注。
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在震后救援期间,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图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之下。不少网友被图片视频误导,纷纷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实际上,该图片是AI视频的截图,图中男孩的一只手上有6根手指,图片的光影与色彩也有明显的AI痕迹。据媒体报道,相关AI视频早在去年11月发布,却被人盗用关联地震信息。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10月发布的辟谣榜单显示,9月,涉灾害类谣言多发。随着“桦加沙”台风逼近广东沿海地区,社交平台上出现多张所谓“深交所门前牛雕塑被拴”“车辆被五花大绑”的图片,均被证实系AI合成。河南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期间,多个账号发布“郑州9月16日遭大暴雨,比7.20还厉害”的内容,实为用AI技术拼凑、剪辑生成的虚假视频。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表示,滥用AI工具编造虚假灾情,侵害民众权益、扰乱公共秩序。网信、公安重点整治AI造假等乱象。
山西网民借助AI生成虚假灾后画面被行政处罚
灾情造谣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山西忻州警方也查处了一起借地震灾害消息,散布谣言的案件。
10月18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段标题为“山西突发3.9级地震,街面一片狼藉”的视频,并展示了震后房屋坍塌等场景。在当天早些时候,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发生了3.9级地震。
山西省地震局对该消息辟谣,指出这条视频发布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经现场工作队赴震中地区调查,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警方核查账号发布内容和后台数据,发现视频画面存在明显的AI生成特征,与真实的灾害现场画面有本质区别。随后,警方锁定了视频的发布者许某,并将其抓获。由于许某的行为极大扰乱了公共秩序,给当地群众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山西忻州警方已依法对许某作出行政处罚。
警方介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利用AI技术编造、传播虚假灾情信息,属于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晓东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公民散布谣言,故意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受到拘留和罚款的相关法律追究。如果公民散布谣言的情节严重,触及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公民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关注官方信源、保持理性
应急管理部发布辨别典型涉灾谣言提示
11月20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如何辨别典型涉灾谣言的提示信息,其中特别提到了短视频中的“AI灾情”。应急管理部提示,要警惕视觉冲击力过强的现场画面。使用AI生成的逼真灾情画面、移花接木的旧视频,再配上煽动性文案,很容易利用网民“有图有真相”的认知惯性,触发恐慌情绪。
此外,应急管理部还提到了群聊中的“内部灾情”、自媒体“标题党”夸大灾情、借灾编造谣言煽动情绪、伪造政府部门“紧急通知”几类典型谣言陷阱。
应急管理部提示,在辨别谣言方面,群众应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注意信息发布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是否匹配,注意提及地点出现的场景是否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符,对夸张内容需要警惕。
应急管理部呼吁网民,提高对网上虚假信息的辨别、识别能力,避免情绪化转发未核实内容。面对不实灾情信息不要恐慌,保持理性,不挤占救援通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