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盖娅自然教育
采访/文字整理:青桐
配图提供:鸵鸟
![]()
鸵鸟简介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博物课系列负责人,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人才培养委员会认证培训师,无痕山林高阶讲师。
毕业于生命科学学院。发起并执行“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石头有话说”“虫虫在食堂”“抒写自然”“我的自然笔记”等系列课程。
- 初见印象
初夏的奥森,植物们已经到了繁盛的阶段。在《抒写课》第四次课程和复盘会之后,鸵鸟和我坐在一片阳光斑驳的林间。我问她:“一连四五个小时的工作,而且你还是一早从天津赶过来,此刻累不累?”“我不累,今天这点工作量不算什么。”她回答我。
![]()
唯有阳光和爱不可辜负(拍摄:金星)
记得2019年初春,头一次接触鸵鸟,是从她因植物课开课给大家发的通知邮件,结尾那句“阳春三月见!”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全年课程的向往,当然也期待见见这位说话干净利落的老师。
几年下来,她还是如初见时我对她的印象,有啥说啥,绝不拖泥带水,真诚又高效。
- 工作的驱动力源于自我成长
![]()
因为有了女儿,鸵鸟开启新的生命探索
我们一起聊着个人发展的话题。她讲起自己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公司做过几年,为了锻炼和他人沟通的能力,选择转行去做保险。两年做下来不仅达到了最初的目标,还积累了颇高的自信,因为她的客户转介绍率高达80%。有了孩子之后,她渐渐在育儿方面遇到了未曾预料的新挑战,她的工作动力发生了转变。通过妹妹山竹,她接触到了自然教育,开始在这个方向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当初大学读的是自己喜欢的生物专业,而自然教育领域是这个方向的延伸,她在这个行业中重拾自己的兴趣,并且找到了新的成长点——教育。
- 从自然教育志愿者到盖娅博物课团队带头人
- 它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世界的大门
青桐:在成为一个全职的自然教育者之前,你做了多久的志愿者?是什么动力让你走上了自然教育这个方向呢?
鸵鸟:我当初做志愿者的时候,是因为自己在家带孩子,没有成就感,想着学习如何陪伴孩子在自然里玩耍。等参加了自然活动,发现生活的这个环境跟自己原来认识的完全不一样。即便我学生物专业,也颠覆了自己对世界、认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固有理解。我觉得好有趣啊,原来还可以这样、那样。原来我做事的时候,不仅要想到我想怎样,还要想到周围的植物、动物、环境怎么样,这是我以前从没有考虑过的视角。感觉是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世界的大门,是一扇大大的门。
![]()
2013年,一次次去八达岭森林公园
丰富的自然和众人的笑脸疗愈了鸵鸟
鸵鸟:再有就是,哪怕是跟着去做志愿者,比如给希望小学带活动、为企业定制的自然之友体验活动做拎包、拍照这些简单的后勤工作,我也能看到人们以新方式了解自然、身边的人和自己的生活时的欣喜,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那时候,光是看到形形色色的自然,看到人们的不同状态,就给我很多的力量,让自己疗愈的同时,也放下了很多东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是早些年最让自己成长的地方。
2013年,我密集做了一年的志愿者,只要有空就会去做志愿服务。到年底的时候,冬小麦和橙子提议“咱们成立自然学校吧”,召集了一些比较踏实、服务意愿比较强又热爱自然的人。后来很多的工作都已经开始跟着做了。那时候的第一个系列课《缤纷大自然》,就是森林幼儿园的前身,是山竹、柳兰、我和其他几位伙伴一起做的,后来还有夏令营。到我正式入职的时候,差不多是做了一年半的志愿者。
青桐:所以我感觉你碰到了很好的机遇,盖娅自然学校成立,这个机遇很难得,你正好赶在了这个点儿上。
鸵鸟:说到机遇,我现在也在想。前几天和一位伙伴聊天,他说自己想做的行业没有机遇了。我们聊着聊着就发现: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机遇,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足够的热爱,是否有足够积累以及能领悟行业中的“门道”。
青桐:赞同,热爱产生创造的动力,盖娅自然学校也是从无到有,这些都是因为你们的热爱创造出来的。
- 最好的学习就是把所学内容讲给他人
青桐: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最好的学习就是把所学内容讲给他人,我想学习植物,所以就开一门课吧~”那就讲讲植物课是怎么来的吧?
鸵鸟:对,我不用也成为不了“万事通”,但是我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和大家做同学,一起成长,这我是觉得特别重要的,而且可以更长久。
我本身是学生物的,是因为自己真的很喜欢生物,在大学的时候报了生物专业,也算是学霸吧。但即便如此,我从来不知道认识植物还可以用《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那本书里描述的方式。
那本书真的是寓教于乐,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让人不仅仅知道这是什么,而更多的是知道为什么以及我可以怎样做,不是被别人投喂所谓的知识。所以当时我有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如果我们从小以这种能够激发更多好奇心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那么现在我我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一定会更多,自己的成就也比现在高。
做了父母以后才发现,孩子的成长很受父母的局限。我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学习方法带给更多的人,而且不光是孩子,还有成人,以这种主动探索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
2015年底,初创团队开启植物课的第一次教研
(鸵鸟拍摄)
鸵鸟:即使在当时自己认识的植物还不是很多,但也有信心:我一定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既让自己,也能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认识身边的植物。我可以不了解所有,但是我有方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我们就可以做到。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心态。
2015年,我是第11期自然体验师的班主任,说我想做植物课,有没有人愿意一起,然后我们一些人就一拍即合。过程中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虽然有一些伙伴后来陆陆续续离开了,但是像大车前、王企鹅就一直留下来。这些年有很多伙伴因为家庭、工作、身体等各种原因离开,像桢楠,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图片和教具,还都是她当年准备的。
- 博物课程的血肉是团队一起共创的
![]()
2021年3月,石头课教研欢乐多(木头拍摄)
鸵鸟:我以前觉得当老师就得什么都知道才行。后来从做植物课开始,就明白不可能知道所有,但是需要不停地学习。一个人总有短板,那就一个团队一起来,我们一起学,而自己作为领头人要比大家先学、多做。我自己从这个过程中最是受益,所以,我希望团队的伙伴们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然后我们团队中,一个人擅长这个,那个人擅长另一个,我不会的他可能会,我今天时间不行,但他有时间;我低落的时候,他会给我鼓励。团队伙伴有不同的性格,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和一群这样纯真、坦诚、努力的人在一起做事,我们合在一起就能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说历山营、虫课、石头课、百草园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共创的结果。可能有一个人先有一个主导性的想法,大家一起共创血肉,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特别幸福。
- 共创过程中的困难与成长
- 做植物课也有差点要放弃的时刻
青桐:这种团队共创的感觉听起来真是振奋人心,都是幸福的人们啊!这一路走来,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鸵鸟:有两次因为遇到困难差点儿放弃。都是定点班的课,一次是《植物与植物》,一次是《植物与分解者》。其实定点班的课都很难,因为它是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在复杂的关系里边找出适合学员观察、体验、探索的教学点,并且能启发学员从一个点窥见到其它方面,这样得设计是特别难的。所以在设计这两节课的时候特别难,第一是设计不出来,因为当时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对环境没有足够的一手资料,很痛苦。第二点是11月北京已经很冷,学员的出勤不好。这两点加起来让我觉得很没有信心,特别想放弃不干了。
![]()
鸵鸟:设计一节课要一趟趟地往奥森跑,大家一次次下班后赶到盖娅办公室教研。花费那么多精力,学员还请假不来,那种失落感,让我整个人一下子就崩溃了。就跟大车前说:“这课以后不上了。”大车前听了之后很淡定,以她一贯不紧不慢的语速说:“大家请假很正常啊,生病、天气冷都有原因,才偶尔不来。我们的课很好,大家的反馈多好呀。只差两节课就结束了,再说,咱把课都设计了,怎么也要上完再说吧。”
就这样把课上了,之后就是十次课的最后一节——对公众的植物宣讲,事实证明,学员们的讲解都特别好。幸亏当时车前给了很好很正向的鼓励,坚持了下来。当你觉得在某个点跨不过去的时候,做也行,不做也行,其实就是一个念头。当有人给了鼓励,自己再一咬牙,不要想那么多,干就完了,然后结果就会是很好的。
青桐:真是太不容易了!这么大的困难,几次都想放弃,最终坚持下来,还收获了很好的课程结果。我想一个就是肯定是你自己也有一个很强的动力,一个是你身边还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伙伴,就是她推动了你,所以这是你们团队一起克服了这个困难。
![]()
植物课引导员踩点备课中(泥巴拍摄)
鸵鸟:虽然当时是大车前说的这些话,但是其他的伙伴每一次说课踩点都来。大家都是一旦认领了这活儿,不会随随便便不来,这也是莫大的鼓励——不管什么时候,难也好易也好,我和你一起走,就这个感觉。已经过去七八年,现在都记得我们一遍遍地踩点儿,一遍遍地找线索,王企鹅去拍的照,大家讨论任务单怎么写。这种我们一起经历、一起克服这个困难的过程,想想就好感动!
- 过程中一遍遍的重复就是厚积薄发
![]()
对奥森再熟悉不过,上课前还是要踩点——虫课踩点中
(候鸟拍摄)
青桐:这段困难带给你什么成长?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鸵鸟:最大的成长是明白:要对我所使用的环境和场地有足够多的了解。不是大自然里的教学素材不丰富,而是我不了解。所以,后来如果我想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先一遍遍地在场地里观察、了解,去挖掘,去看到更多。这其实是在不断积累自己储备和能力的一个过程,这个是跨不过去的、厚积薄发的基础。也因为如此,我觉得对于孩子们、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生活在这个环境,一定要对这个环境有更多的了解。环境不是单一的,只认识植物不够,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认识。这也是我开设其它博物主题课程的初衷,希望帮助学员建立更全面的认知方法。
- 彼此支持,收获共同成长的喜悦和信任
![]()
2021年的博物课团队(鸵鸟拍摄)
鸵鸟:第二点成长,是体会到“有一群可以交付后背、一起同行的团队”有多重要。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大的冲击。以前从没有体会过这种并肩前行、协力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悦和成就感,以及因此带来的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之前带团队可以说是稀里糊涂,这一年过后,我就坚定地:特别想和我团队的伙伴们彼此陪伴、共同成长,让每个人都能喜悦地、有成就感地做一件事情,体会被支持的感觉。希望每个人能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每年进步一点点。知道不是一个人在做事情,我们是一起往前、相互支持的。
![]()
2024年底,盖娅工作人员来和博物课天津团队一起开年终总结
![]()
2025年的博物课北京团队
鸵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开始琢磨,在跟伙伴们一起在做事的时候,什么时候、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所以,从2018年开始,团队明显地蓬勃起来,大家的成就感、主动性都更加明显。
我的总结是,要通过让大家“做事情”,在过程中提升各种能力,无论是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提升自己和他人关系,能力就要通过事儿来锻炼。所以,就开创了更多的事儿,让大家都有机会练习。
青桐:这更多的事儿,指的是博物其它系列课吧?
鸵鸟:嗯,一方面是博物课程的带领,另外一方面是课程之外的各种杂务,之前,课前课后的各种杂务都是我一个人做,大家只需要跟着一块儿去上课就行。后来我意识到,像发通知、整理文件、召集人这些琐碎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是各种能力的练习。之后我就有意识把现有课程中的各种杂务、新营新课的设计等这些事情摆出来,让大家主动认领,最后没有人认的,就我来兜底。大家分头去承担,真的是一种付出,但也锻炼了自己的一些能力,提升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
2025年,虽然抒写课没开课
但每个主题的轮值总召们会积极召集大家教研
(泥巴拍摄)
- 意想不到的困难让我不再怕事儿
青桐: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我相信是各方面的困难吧,包括课程内容上的困难,课程支持者的困难,还有学员方面的困难等等,你认为这些困难的意义在哪儿?
鸵鸟:一开始不会想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满脑子想的是“我想做这事儿”。然后在做的过程种,遇到什么事儿,就想办法解决它。
记得有一年,我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内容大概是“现在越来越喜欢遇到一些小的不确定性”。风和日丽当然会心情舒畅,但时不时的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激发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思维去解决,因此带来的那种应变的能力、突破自我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让自己不再“怕事儿”。
经历多了就渐渐明白:没有什么事是从头到尾都顺顺利利的,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很多事儿都是可以解决的。我记得有一次,还有两三天就要上课了,可南植闭园不让游客进入。当时我就想:天哪,公园闭园都不带提前通知的,可是活动通知都发出去了,临时找替代场地也来不及,怎么办呀?我当时真觉得没有办法解决,很崩溃。但是,因为没办法,只能去面对和解决,后来居然真的找到办法,把课顺顺利利上完。还有在林大的一次,也是突然通知不让进校园,以及公园割草等等,也都解决了。很多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居然都能找到办法去解决。
- 此刻的挑战和未来的愿景
青桐:那说说你此刻的挑战和对未来的愿景吧。
鸵鸟: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挑战是人际关系。我有的时候太注重想自己的事情,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会考量到那么细,有些直愣,说话都直来直去。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柔软,自我没有那么大,能够更多地去体谅他人。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梦想,就是每年会有一些小的目标,比如说我今年想练习写作,主要精力是放在这儿。
![]()
少年们在讨论、设计对来天津的游客的访谈问题
![]()
2025年暑假,少年们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在民园采访游客
![]()
从最初的不敢、到扭扭捏捏、到相互鼓
虽然被拒绝很多次,但每个人都完成了采访10名游客的任务
鸵鸟:我今年还有个想法,因为我女儿小白兔到了青春期,我很想跟她搞好关系,想更多地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我觉得青春期是很难过的,但是过完了之后,大部分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说明每一个人其实都在努力地追寻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只不过在这个年龄段,他不知道怎么办,很迷茫。所以,我希望这一两年能够更多的去陪伴我的女儿,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作为父母的成人,可以在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支持,这就是我这两年兴趣所在。
我觉得他们并不是一定要对抗自己的父母,对抗这个世界,只不过他们还很弱小,在老师、在父母、在权威面前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只能是张起自己的尖刺,以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但其实,我感觉到他们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非常需要帮助,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哪里有问题。这需要父母的观察、陪伴、理解、支持,我就想看看能够如何陪伴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
青桐:你自己说,你在人和人的关系中,想更多的去体谅他人,想变得柔软,然后从孩子做起你就有这个具体的目标和实践的机会了。
鸵鸟:对啊,我开的课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是身边有真实的案例,我看到这些孩子们是什么样,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做更多了解,然后针对问题去设计课程,哈哈,我是有实践经验的。
青桐:这块内容有没有可能以后也成一课?
鸵鸟:我去年就提了一个计划,如何陪伴大学生,还没有设计好。我今年又提出了给初中生和高中生开自然教研基础培训的课程,也还没有想好。了解更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之后去陪伴他们,虽然知道他们的时间很紧,要跟学习去竞争这个时间,但我觉得真的很重要,未来是我新课的方向。
我想让孩子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生活的这个环境是什么样的。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有多么的丰富,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和能量;另一方面是身边的人是一群多么宝贵的人,他们值得信任,我们交付彼此,一起去成就事情。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做,但是如果我做的话,会在这两个方面去下功夫。
- 后记
记得鸵鸟以前提到过她的自然名的由来,我再次请她多说几句。她说自己是天蝎座,以前胆子很小,见什么事就想躲,能躲则躲,所以觉得自己跟鸵鸟很像。后来觉得自己遇到事儿还是会躲,但是已经不怕事儿了。(注:我们通常提到鸵鸟心态,说的是人的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不敢直接面对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逃避的行为。)
我问她,那后来有没有想过换个自然名呢?鸵鸟哎呀一声,“那是最真实的自己!我已经不害怕面对我的缺点了,不害怕面对那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了。”嗯,虽然已是变化了的一只鸵鸟,但还是那个真实如初的鸵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