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的圈子里,有这么一句略带自嘲的玩笑话:“没有坐上过收容车的马拉松比赛,是不完整的。”
这话听起来轻松诙谐,可背后却藏着许多跑者复杂的心情。
说白了,就是跑不动了,无奈放弃比赛。
前两天我和几个跑友一起跑步时,大家自然而然就聊到了这个话题——究竟上过几次收容车?
有位跑友一脸感慨地说:“我参加全马8次,上了收容车2次。那感觉,终于体验到了坐着车子到终点是啥滋味。”
说这话时,他的语气里有遗憾,但也带着一丝别样的豁达。
可另一位跑友却态度坚决,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报的马,就算爬也要爬到终点,坚决不坐收容车,那简直就是丢脸!”
![]()
马拉松,它所宣扬的无疑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不放弃是每一个站在起跑线上的跑者的初衷。
然而,在这42.195公里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有跑崩的时候呢?谁都可能会有弹尽粮绝、体力不支的那一刻。
在我看来,坐上收容车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毕竟,人生不是只有勇往直前这一种姿态,该放弃时就要放弃,这也是一种智慧。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在马拉松比赛时,有没有坐过收容车呢?
你是否也认为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对于一个热爱跑步的人来说,登上收容车的那一刻,内心往往五味杂陈,悲伤和失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辛辛苦苦地备战马拉松,为的就是在这场赛事中证明自己,可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选择放弃。
这种心情,我想只有真正跑过马拉松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42.195公里这么长的距离,其实是对身体的一种极大挑战,甚至可以说是违背身体健康规律的。
那为什么依旧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跑呢?
这是因为大家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梦想,都想着能够凭自己的双腿去坚持,去挑战极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我好奇地问了这几个朋友,他们上了收容车都是什么感受。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实力犹在,当天状态不佳!”
这真不是倔强,哪个跑者会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呢?不然,收容车又怎么会常常坐不满呢?
因为大家心中都秉持着一个信念:挑战极限,决不放弃!
其实,很多跑者都有过上收容车的经历。看看网友们分享的故事吧:
有的跑者赛前训练很充分,可比赛当天突然身体不适,头晕目眩,为了安全只能选择坐上收容车;还有的跑者在比赛中不小心受伤,腿部疼痛难忍,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是坚持了很久才无奈上车。
这些故事里,没有丢脸,只有对自己身体的负责和对马拉松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
![]()
![]()
每一个站在起跑线的跑者,都希望自己能顺利完成比赛。
但当真正遇到身体不适的时候,该放弃时真的不要硬撑。
你要永远明白:马拉松的终点并不是跑完这42.195公里,而是安全回家。
能跑完的人确实很厉害,他们用坚持诠释了马拉松精神;但在身体不适的时候懂得弃赛的人,才是最明智的。
他们明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出发。
总之,作为大众跑者,参赛马拉松,不仅仅是为了挑战自己,跑得开心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真的上了收容车,不要觉得丢脸,换一种心态去感受不一样的马拉松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