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了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仪式。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即通过将患者数字影像资料上传至医保部门认可的影像存储中心,实现跨地区跨机构调阅检查资料。这意味着,未来患者看病就医,不必重复检查,医疗机构可查看患者保存在云存储中的所有影像检查资料。
目前,北医三院可调阅河北雄安新区、福建三明、河南郑州、陕西延安、宁夏固原的参保人医保云影像,同时还有五组调阅路线在进行实质性运行。按照相关工作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力争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启动仪式当天的实时数据显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归集了超过1.7亿份的医保影像索引的信息。
北医三院可跨省调阅雄安新区等五地医保云影像
患者看病就医,刚做过的检查,到了另一家医院,就得再做一遍,这样的情况许多人都碰到过。尤其是在跨省异地就医的场景下,检查多、检查复杂、检查重复成为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实现医保支付影像检查数据跨省互通互认。
简单地说,患者在一家医疗机构做过的检查,其影像资料可上传至医保部门认可的影像存储中心,患者可通过便捷方式阅读本人检查资料,同行可跨地区跨机构调阅检查资料,医保部门可核查已上传的检查资料。
“我们聚焦影像数据找不到、存不起、跨省难、阅不快等难点,通过进一步制定政策、标准,明确实现路径,高效推进医保影像云的建设工作。”国家医保局副局长王文君介绍。
在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当天,北医三院的五条调阅路线已实现实质性运行。北医三院可调阅河北雄安新区、福建三明、河南郑州、陕西延安、宁夏固原参保人的医保云影像。同时,上海-福建三明、宁德,广东-江西瑞金,四川-西藏拉萨三组路线实现跨省调阅;陕西西安-延安、福建福州-宁德两组路线实现省内调阅。
据介绍,国家医保局将加快医保影像云建设,指导地方在先期实现影像数据区域内调阅共享基础上,拓展影像数据跨省异地调阅共享范围,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医保影像云软件部署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2024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稳妥推进医保影像云建设和调阅共享工作。
去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将实体胶片从价格项目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代之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
云存储等纳入集中带量采购,也就实现了在医保基金内推进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不给地方财政增加负担。
国家医保局指导贵州省医保局结合医保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将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影像检查原始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上传存储应用服务,作为数字化耗材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承担主体,以支撑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调阅共享等工作,约定首年采购量2156万次,采购周期两年。
8月27日,贵州省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成功开标,中标价格4.95元/次,项目正式进入落地执行阶段。目前,宁夏、河南等地均借鉴贵州“新型集采”模式,启动医保影像“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此外,在数据归集方面,截至11月18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完成医保影像云软件部署,具备影像云索引数据上传能力和省级平台端影像数据跨省调阅能力。
■现场
北医三院医生现场调阅五名患者的检查资料
11月20日,北医三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刘青给来自河北雄安、福建三明、河南郑州、陕西延安、宁夏固原的五位参保人现场看病,并调阅他们在当地做过的影像检查资料。
来自河北雄安的患者李军(化名)告诉医生,因为此前检查出了肺部结节,近期又经常咳嗽,所以趁着这几天来北京出差,想再在北京看看。“我在雄安做过CT,但是来出差,忘带片子了。”
刘青表示,如果做过检查,她可以调阅李军的检查资料,但这需要患者本人的授权。授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患者通过全国医保码扫码授权医生查看,另一种是针对老年患者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医生可以协助病人完成授权。
之后,刘青查看了李军的影像资料,表示他肺部的结节很小,不需要再做CT,建议患者定期检查,不必紧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介绍,今年以来,北医三院全力推进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7月11日,医院实现异地调阅功能。在各级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北医三院完成了与五个省份、五个重点城市医保云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了跨区域影像的即时调阅。
下一步,北医三院将加强培训,引导医生用好跨省影像调阅,持续完善功能,提高医生、患者的使用体验感。进一步挖掘影像大数据的价值,探索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应用。同时,强化安全底线,构筑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护好患者隐私。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