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一木
据媒体报道,广受社会关注的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案今日开庭,检方将以故意杀人罪对凶手提起公诉。2024年6月9日,四川成都27岁海归女子王某雅在家门口被人持刀伤害致死,案发后嫌疑人梁某某被鉴定患有精神分裂症。
这样的悲剧令人痛惜。也让“精神疾病患者犯罪”问题再一次引入公众的视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事件并非一起。仅以今年来说,8月18日,“广东祖孙三代被害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叶某志被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鉴定,叶某志患精神分裂症,在本案中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8月19日,“武汉副教授被精神疾病患者杀害”案民事二审开庭审理,受害人家属索赔179万元,法院未当庭宣判。此前,凶手王某刚经司法鉴定,确认其作案时处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期,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类似案件给受害人以及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公众的安全感:谁又能想到,自己走在小区里,甚至就在家门口,会突然遭遇如此惨烈的伤害呢!
正因如此,最大限度防止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就不应成为一个单独的法律问题。如果这样的事件每次都由司法机关来“兜底儿”,那显然单靠一纸判决无法从源头对类似事件进行有效干预。最大限度防止精神疾病患者犯罪,需要织就一张强有力的网,需要汇集多方面、多层次的力量。如果不从整体上建立起这样一个体系,那很难说上述令人痛心的案件会不会再一次发生。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照,其实是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不断迈向文明的标志之一。但与此同时,如何从保障公共安全的角度做好相应的管理与监护工作,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这就要求围绕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与管理,织就一张强有力的网。
织好这张网,离不开进一步完善对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管理与服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晰从家庭到社区,从民政到公安,再到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各个环节所应担负的责任。在明晰责任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行动机制,只有这样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明确了各自应该干哪些工作,如果不干或者没干好要承担什么后果,才能真正织就一张强有力的网。这张网的核心意义,是集合全社会所有可以动用的力量,各负其责,不能让精神疾病患者成为“被遗忘的人”。这张网由多方力量织就,共同延展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疾病患者犯罪事件的发生。
盼望这张网早日织就,在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越来越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安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