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张医生在门诊看了一位病人,是脑梗死支架术后。本来医生要求他3个月内开始复查,可是他居然拖到了第6个月,才跑到张医生这里复查。张医生责备他对自己太不负责了,可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又没什么症状,为什么要花钱复查?”
![]()
张医生一看,也说不出理啊?就不再和他争辩,而是为他开了相关的化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化验单上的空腹血糖已经高达8.3mmol/L。而他从来都没有患过糖尿病,这让张医生不由地想到一种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与他的血糖升高有关。于是,张医生便问他,在他目前服用的药物中,有没有他汀类药物,是哪一种他汀。
其实,这种问题问的多少有点多余,任何支架术后,一定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这是治疗的基础。果然不出所料,这位病人服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阿托伐他汀。
首先,我们必须坦诚地面对一个问题: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包括阿托伐他汀在内的他汀类药物,确实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严谨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多项权威的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也证实了这一点。
![]()
一项关于降脂治疗的综合分析显示,他汀治疗与大约10%-12%的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风险的增加可能存在“剂量效应”,也就是说,药物的剂量越高,风险可能越大。特别是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与新发糖尿病更高的相关性。
在一项国外的著名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大剂量普伐他汀相比,每天服用80毫克阿托伐他汀的病人,其血糖控制情况确实出现了恶化,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正因如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要求在所有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添加可能升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警告。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阿托伐他汀是如何影响血糖的呢?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它并不是直接制造糖尿病,而更像一个推手。它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某些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肥胖、家族史、高血压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来说,阿托伐他汀的出现,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更快地从糖尿病前期滑向糖尿病。
![]()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焦虑:“既然有风险,为什么还要吃呢?” 这正是今天问题的核心,也是医生在临床上最看重的一点,风险与获益的权衡。要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不能只看风险,不看获益。
这里,我想引入两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概念:治疗所需人数和危害所需人数。治疗所需人数指的是为了让一个人获得治疗益处,比如,避免一次心梗,需要治疗多少个人。而危害所需人数指的是因为治疗,会导致多少个人出现一个不良的副作用。
现在,让我们通过这两组数据,看看阿托伐他汀的表现。一方面,它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是巨大的。研究显示,对于特定人群,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例如,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中,其相对风险降低了35%,治疗所需人数仅为14。而在另外一项著名的研究中,每天10mg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将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7%,治疗所需人数为27。这意味着,我们每治疗27位病人,4年时间里就能避免一次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
另一方面,我们再看看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一项综合分析指出,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导致新发糖尿病的危害所需人数可能高达498。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对比,结果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每治疗几十人,就可能避免一次可能致命的心梗或脑卒中;而要“制造”出一个新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治疗近五百人。
一个是挽救生命、预防重大残疾的巨大获益,一个是血糖升高、可防可控的潜在风险,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所有心血管学会都一致认为,对于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其心血管获益远大于新发糖尿病的微小风险。
聊到这里,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在服药过程中,血糖高了,该怎么办?阿托伐他汀还能继续吃吗?张医生的答案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能,而且应该继续吃!这并非张医生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基于全球主流的临床实践指南。当我们在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发现血糖升高或被诊断为糖尿病时,正确的做法绝不是停药,而是要完善几个规范性的动作:
![]()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立即咨询医生,切勿擅自停药。 擅自停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我们的血脂水平反弹,显著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死亡的风险,这才是最危险的。指南明确指出,即使出现了新发糖尿病,也应继续他汀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之后,要进行系统的血糖管理。 新发现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健康问题。医生会为我们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降糖药物治疗。把血糖管理好,本身就是对心血管的另一种保护。
第三步:我们要评估现有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会根据我们的心血管风险等级和血脂控制目标进行调整,争取用最小的剂量实现最大的获益,这已经超出了朋友们个人的能力范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和医生保持联系,让各项指标早日达标。
![]()
最后,要坚持定期监测。 无论是否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都至关重要。指南建议,在开始他汀治疗时就应监测血糖,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变化、调整方案。很多朋友会好奇,咱们开篇提到的那位病人怎么样了?张医生为他调整了药物,并要求在生活方式上,做出调整,1个月后再来复查。
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总的来说,阿托伐他汀的核心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血管,抵御心梗、脑卒中等致命威胁。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比如影响血糖代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带来的安全效益,是远远超过了它可能引发的麻烦。因为害怕这点小麻烦而放弃了他的保护,无异于“因噎废食”,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
![]()
面对阿托伐他汀与血糖的难题,最聪明的做法不是恐惧和回避,而是理解、监测和管理。科学用药、定期监测,才是守护我们心血管健康最明智、最稳妥的选择。我是张医生,让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