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孔萌)为推动校园急救教育体系深化建设与创新实践,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急救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研讨会。
作为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心肺复苏专项训练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由体育教师担任培训师,通过开展急救知识大讲堂、将实操技能列为必考内容,形成“教—学—考”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了以“智能训考系统+课程融合+实训基地+人人持证”为核心的急救教育新模式。
会议重点提出了将急救教育系统化融入体育课程的三大创新特点,即课程化设计、技术赋能练习、专业评价认证,为急救教育在学校大面积普及提供了可行路径。
记者了解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引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京急救中心等单位的“心肺复苏智能训考系统”课题成果,实现培训标准化与考核规范化。学生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心肺复苏急救证书,学校计划每学期培养约3000名持证人员,为野外地质工作及社会急救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通过智能系统与课程融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参与急救培训的兴趣和技能掌握程度显著提升。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急救教育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具备安全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孔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