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7日,2025年“粤港澳同一堂课·中小学智慧课堂”交流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是“AI 赋能教学与教研数字化转型发展”,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数字化战略行动,展示人工智能时代粤港澳三地中小学在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教研方式转型中的创新实践,推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教育局支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承办,第五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校本教研项目(广州番禺)协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和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燕专致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主持开幕式。活动内容精彩丰富,包括“AI助教”和“AI助研”两大环节。全省约300名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参加了现场活动。
![]()
活动开幕式现场
李海东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持续推动“5G + 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用技术赋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助力教学精准化与学习个性化。他呼吁三地教育同仁以 AI 为引擎推动教学教研深层次变革,以三地协同为纽带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共同书写粤港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致辞
陈燕专表示,本次活动汇聚三地教育智慧,既是粤港澳教育合作的盛会,更是探索未来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番禺作为省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共同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推动三地基础教育在智慧融合中迈向更高水平。
![]()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燕专致辞
在“AI助教”环节,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欧阳硕助理研究员主持。香港石钟山纪念小学李霭宜、广州番禺祈福英语实验小学蔡菁菁共同执教粤港英语双师课;广州番禺市桥沙一小学冯春红与市桥锦庭小学郑耿杰共同执教人工智能双师课。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欧阳硕主持活动
![]()
香港李霭宜老师与广州番禺蔡菁菁老师共授粤港英语双师课
![]()
番禺冯春红老师、郑耿杰老师共授人工智能双师课
![]()
学生现场制作全运会迎宾机器人
活动同步上线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陈韵仪老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罗善维老师、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联合吴汉小学官文慧老师、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力小学谭利海老师、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阮薛潼老师五节线上智慧课堂。李霭宜、蔡菁菁、冯春红和罗善维四位老师在活动现场分享教学思路。
![]()
香港石钟山纪念小学李霭宜老师分享教学思路
![]()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实验小学蔡菁菁老师分享教学思路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一小学冯春红老师分享教学思路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罗善维老师分享教学思路
课后,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主任丘志强作经验分享《人机协同+数据驱动:区域数字化听评课“番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他基于“小工具、轻应用、大数据”的理念和主张,聚焦人工智能助力教研数字化转型,详细介绍番禺区数字化听评课历时三年多实践过程,为AI助研提供了可借鉴的“番禺模式”。
![]()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主任丘志强进行主题分享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英语教研员王琳珊正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王冬青教授进行人机协同点评。王琳珊认为,粤港两地教师跨区域碰撞教学思路+技术赋能高效课堂,研磨出教研的新高度。两地教师通过多次线上+线下“备课-授课-教研-反思-改进”的交流与实践,为粤港两地教师共上一节双师课堂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式,为跨区域教研指引了新的可学习和借鉴的新方向。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英语教研员王琳珊点评课例
王冬青认为,粤港两地教师彼此交流教学新理念,尝试AI赋能课堂英语教学方式创新,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两位教师发挥所长,配合默契。香港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学伴”工具开展线上互动,广州蔡老师注重高效引导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与探究。这种跨区域的师生教学协作,有效整合两地优质教育资源,为构建双师跨域联动新范式开辟了实践路径。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王冬青点评课例
“AI 助研”环节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詹春青副研究员主持。粤港澳三地教研机构负责人、校长、教师代表分享AI助推教学、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香港汉华中学校长关颖斌主题分享《AI赋能教学以拓展学习空间的实践》。他认为,AI是赋能教师教学提质增效、启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能教学工具,核心实践是通过系统化AI课程、跨学科融合及人机协同,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最终为师生创造更多思考与创新的空间,培养具备AI素养与伦理观的未来人才。
![]()
香港汉华中学校长关颖斌进行主题分享
澳门培正中学数学科主任胡俊明和AI数学主管陈嘉贤联合奉献主题分享《人工智能与数学课程之交互:从初中教学到高中分层培养的落实》。他们介绍了培正中学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STEAM+AI分层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与数学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跨学科应用能力,成效显著并为学生升学奠定坚实基础。
![]()
澳门培正中学数学科主任胡俊明进行主题分享
![]()
澳门培正中学AI数学主管陈嘉贤进行主题分享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教学主任郑志鸿作主题分享《ASJ人工智能教育本土化建构校本实践》,他介绍学校通过本地部署DeepSeek AI模型和建设学校知识库,将AI融入高中课程,提升教学自主性和学生隐私保护的人工智能教育本土化实践。
![]()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教学主任郑志鸿进行主题分享
澳门城市大学副教授代毅在线上作专家报告《基于新基力的贯通式“人工智能”课程:基于“粤澳”两地实践》。代毅介绍联合粤澳两地开展小初高“贯通式”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与人才培养工作。
![]()
澳门城市大学副教授代毅在线进行主题分享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王同聚正高级教师作主题分享《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实践》。他展示了AI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强调通过空间、课程、模式协同育人,指出未来教育将进入人机协作的智能时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正高级教师王同聚进行主题分享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林君芬作主题分享《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的福田实践》。她介绍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的“六个一”治理体系,即一个应用政策、一个生态门户、一项示范工程、一支人才梯队、一个产业联盟和一套伦理规范,合理引导和有效促进师生学AI、用AI、创AI和护AI。
![]()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林君芬进行主题分享
在圆桌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当课堂遇见AI:在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之间”展开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娅峰、澳门培正中学教务主任林健邦、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黎耀威、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郭锦辉校长、东莞市第十一中学正高级教师黎清万分别作为高校专家、学校科组长、校长、区域教科研机构负责人、一线教师代表,共同研讨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能力与素养转型方向。
![]()
圆桌交流活动
詹春青在活动总结发言中表示,作为粤港澳三地教育数字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品牌活动,“粤港澳同一堂课・中小学智慧课堂”交流活动致力于展示优质的智慧课堂新样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未来,将进一步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的发展趋势,让AI 成为打破地域壁垒的桥梁、滋养学生成长的雨露,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湾区力量”。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