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您又来了!”11月的一个清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二小学的孩子们欢呼着围住了杨小明。这位27岁的年轻人,用11年时间将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微光爱心小分队”发展成拥有3.9万志愿者的“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累计募集善款物资超220万元。而在光环背后,是一个用稚嫩肩膀扛起生命重量的追光者。
生死抉择中的坚守
2011年的那个冬天,成为杨小明人生最艰难的转折点。在成功组织中卫农村小学募捐活动后,他带着2万元爱心物资赶往车站,手机突然响起母亲的病危通知。“妈妈需要马上手术,你立刻回家。”电话那头,家人的声音颤抖着。一边是承诺给山区孩子的温暖,一边是生死攸关的母亲,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火车站徘徊到深夜。
“我永远记得那个决定有多难。”杨小明回忆道。最终,他选择连夜将物资送达学校,再冒雪赶回固原。当他推开病房门,看到妈妈插着呼吸机的样子,心像被刀割一样。更残酷的是,母亲输卵管癌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十万元,这个贫困农家再次陷入绝境。
“那段时间,我学会了在病房走廊里写策划案。”他展示手机里保存的工作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活动安排。即使在医院陪护的间隙,他仍坚持通过手机协调志愿者工作,确保募捐物资顺利发放。
微光里的温暖故事
2013年春天,杨小明带领志愿者走进一家老年公寓。82岁的李奶奶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还没过过生日呢。”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从此,每次去敬老院,他都会带蛋糕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庆祝。有一次,一位老人紧紧抱着他不肯松手:“小明啊,你比亲孙子还亲!”
在“微爱万里行”活动中,杨小明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乡村教师俞学奎,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发私信、@名人,在电脑前坐得腰酸背痛。“有天晚上,我收到一位陌生人的捐款,留言说‘被你的坚持感动了’。”说到这里,他眼眶湿润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用脚步丈量爱的温度
为核实困难学生家庭情况,杨小明曾在没有班车的情况下,徒步数十公里走访200余户家庭。有一次,他听说一个孩子想要新衣服却得不到,偷偷把身上的钱都塞给了孩子。“看着孩子绽开的笑容,我觉得比什么都开心。”他指着相册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说。
在“大手拉小手”活动中,杨小明与外来务工子女建立了深厚感情。有个孩子家长说:“杨哥哥比我们做父母的还操心。”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带着志愿者们去看望这些孩子,给他们带去学习用品和温暖陪伴。
微光汇聚成星河
从最初的“微光爱心小分队”到如今的“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杨小明带领的团队已在宁夏各地成立85个分队,注册志愿者超3.9万人。他们累计开展活动近万次,服务65万人次,用点点微光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们。其个人事迹和组织的活动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青报、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日报等百余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8年全国正能量志愿者、第九届“芙蓉学子 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第三届“最美银川人”“宁夏百名优秀志愿者”“宁夏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最美青春故事”、银川市第八届青年五四奖章、银川市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最美志愿者、“最美西夏人”、宁夏“身边的雷锋”等荣誉。
“有人说我傻,但看到孩子们拿到新书包时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杨小明说。这个曾经的贫困学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微光”大家庭,让爱心的火种在塞上江南生生不息。
来源: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