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成为新一代“赚钱引擎”。百度直言,AI为业务带来了“变革性价值”,今年第三季度AI业务实现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超50%。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指数涨幅约30%,51只概念股股价翻倍,超半数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增长。
![]()
来源:摄图网
AI带来“变革性价值”,百度AI业务收入增超五成
11月18日,百度集团(09888.HK)发布未经审计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季度总营收312亿元,同比减少7%;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亏损112.32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76.32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37.70亿元,同比减少36%。
从核心业务来看,第三季度,百度核心营收同比减少7%至247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减少18%至153亿元;非在线营销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受智能云业务增长所带动。盈利方面,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亏损111.21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为38.36亿元、同比下降32%。
“智能云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稳健增长,有效缓解在线营销业务疲软带来的影响”。百度首席财务官何海建表示,百度对AI的战略投资正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季度,我们全方位展示了AI为业务带来的变革性价值”。百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将继续引领AI创新,为用户、企业及社会创造巨大价值,巩固百度在AI时代的领先地位。
百度首次在三季报中披露了AI业务收入,智能云基础设施、AI应用和AI原生营销服务三大类别收入贡献显著,第三季度合计实现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超50%。
其中,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33%至42亿元,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AI应用收入同比增长6%至26亿元,百度AI应用涵盖百度文库、百度网盘、数字员工等多款旗舰型产品,致力于解决特定场景下的不同需求。AI原生营销服务包括智能体及数字人产品,该业务正成为百度传统业务外的第二个增长曲线,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2%至28亿元。
财报显示,2024年是百度从以互联网为中心向人工智能为引领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的智能云业务呈现强劲势头。2024年,百度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减少3%至730亿元,非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增长12%至317亿元。
今年2月,百度以约21亿美元的总价完成了对YY直播的收购。作为收购交易的一部分,百度之前根据股份购买协议存入托管账户的约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悉数释放。百度方面披露,计划将有关资金投资于云及AI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11月13日召开的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多项AI领域最新成果,其中在AI底层算力领域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和超节点产品“天池”,AI应用层面推出了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伐谋”,可应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领域。公司原生全模态文心大模型5.0基础能力全面升级,在全模态理解、创意写作及指令遵循等方面展现强大性能。
AI圈激战正酣,龙头企业竞逐万亿级产业未来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8662亿元,2026年突破万亿元。眼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竞逐正酣,科技领域多家龙头企业参与其中。
快手(01024.HK)2025年三季报显示,AI技术对公司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的赋能价值正在持续释放。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在各业务中拓展场景化AI应用,不仅实现了各业务场景的价值赋能,也驱动了组织基建的质效提升,交付了高质量的运营和财务业绩。第三季度,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超4.16亿,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历史新高。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2%至355.54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为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AI业务方面,2025年9月底,快手重磅推出可灵AI2.5 Turbo模型,新模型在文本响应、动态效果等维度再次实现大幅度提升。随着可灵AI在各应用场景的广泛探索,可灵AI第三季度的收入超3亿元。
快手AI大模型技术在其在线营销服务中展现出尤为明显的效果。受益于AI大模型技术尤其是OneRec的应用,第三季度国内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提升4%—5%。在线营销素材生成方面,AIGC营销素材带来的在线营销服务消耗金额总计超过30亿元。在直播业务场景,快手借助可灵AI,上线了AI万象礼物定制功能,增强了用户的互动及付费意愿。
阿里巴巴(09988.HK)今年2月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11月17日,阿里正式官宣“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当日,千问App公测版正式上线。据悉,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千问将基于开源模型Qwen3和免费策略,与各类生活场景生态结合。
A股51只概念股股价翻倍,97家公司三季报净利增长超100%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指数(861195.EI)涨幅近30%。概念股涉及约674家A股公司,51家公司年内股价翻倍。其中,海峡创新(300300.SZ)、品茗科技(688109.SH)、*ST东易(002713.SZ)等涨幅领先。
业绩方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407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6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分别约60%和55%。
其中,14家公司营收增速在100%以上,寒武纪(688256.SH)、宏景科技(301396.SZ)、亚信安全(688225.SH)排名靠前;9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在100%以上,华宏科技(002645.SZ)、博杰股份(002975.SZ)、澄天伟业(300689.SZ)排名靠前。
工业富联(601138.SH)、寒武纪等多家公司业绩增长直接受益于AI需求持续放量,数码视讯(300079.SZ)、拓维信息(002261.SZ)、容知日新(688768.SH)等公司提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业务的推动作用。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人工智能概念公司中,超六成公司来自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传媒四个行业,占比分别约35.4%、10.6%、9.7%、7.1%。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369家公司中,前述四个行业分别有129家、43家、39家、22家,合计占比约63%。
从研发投入绝对值来看,约3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其中,中兴通讯(000063.SZ)、京东方A(000725.SZ)、中国电信(601728.SH)3家公司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78.14亿元、95.60亿元和91.32亿元。
方正科技(600601.SH)、超颖电子(603175.SH)等公司正在人工智能、AI算力建设方面发力,相关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金额均超10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