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再批汽车行业浮夸乱象,引发网络关注。
![]()
零部件名武侠风,普通技术被神化,发布会变成浮夸术语的秀场,拉踩同行博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确实越发激烈,各大厂商为了在竞争的红海中赢得销量也是拼尽全力,使劲浑身解数营造独特唯一的氛围,让消费者心动购买。
- 有意思的是,小米的“挖孔机盖”官司还在打,雷军在自媒体的发文被小米法务认为是不懂结构乱发的。
![]()
雷军的神坛,正在成为小米的祭坛。
今年5月,不少小米车主发现,自己花五十多万买的SU7 Ultra上“性能挖孔”原来是个“风味挖孔”(根本就没孔),而后他们就集体要求退车或者全额退还两万元定金,但结果是:
小米只愿意补偿20000积分。
而后100多名小米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小米,要求退还2万元定金,并赔偿三倍定金。
11月10日,小米SU7 Ultra的“挖孔机盖”纠纷案在南京秦淮法院开庭,结果小米法务团队搞个了个“证据突袭”,拿出了84页、14组新证据,让庭审推迟至11月20日。
这些新证据都有啥呢?
有业内人士梳理了一下,简单点说就是:宣传都是雷总搞得,和我们小米有啥关系?
![]()
这些所谓的新证据里,藏了不少令人嗤笑的无赖理由。比如“雷军不懂结构,发的微博不算数”、“4.2万的配件不算买车的关键因素”、“机盖的导流散热不是刚需”等。
其核心意思就是说:雷总都让你们别买了!怎么你们还买呢?宣传内容没写进购车合同,不算违约!
- 更值得一提的是,11月19日,小米集团(01810.HK)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次日股价遭遇重创。
股价早盘低开低走,盘中一度暴跌至38.22港元,不仅击穿40港元心理关口,更让公司总市值自2021年后首次跌落万亿港元神坛。截至当日收盘,小米股价报38.82港元,跌幅4.81%,单日市值蒸发超500亿港元。
截至11月19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较6月27日61.45港元的年内高点累计跌幅达36.83%。值得一提的是,11月20日上午,小米集团港股继续下跌近3%。
![]()
诡异的是,就在前一日(11月18日)盘后小米发布财报显示各项指标都非常好。财报显示,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878.6亿元,同比增长5.2%;经调整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12.1%。同时,汽车首季盈利、手机高端站稳,研发再创新高。一边是业绩数据的“炸裂”,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这种强烈反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
![]()
而新华社在这个时候给汽车行业的“浮夸风”泼了一盆冷水,希望车企能够警醒,没有什么套路能得人心,只有真诚,实事求是才能行稳致远。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