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冯子涵
![]()
以巩立姣为代表的一批老将将正式谢幕。新华社发
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深圳闭幕。站在这场盛会的尾声,为新人欢呼的背后,是一批老将的谢幕。他们曾在赛场上书写传奇,如今以最后一次挥拍、最后一次投掷、最后一次入水,完成对青春的深情告别,正如歌星谭咏麟那首流传甚广的歌曲——《讲不出再见》。
何冰娇吻别球场,巩立姣坚持最后一投,闫子贝张开双臂致意,石智勇俯身亲吻杠铃——这些瞬间无关胜负,只关乎热爱与不舍。当传奇落幕,我们盘点这些即将退役的老将,看见的是用整个职业生涯铸就的勋章。他们的转身,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回响。
羽毛球场离别多
何冰娇、陈清晨同日挥手
11月16日,羽毛球女单1/8决赛迎来一场焦点大战,江苏队的何冰娇0:2不敌浙江队的陈雨菲。比赛结束时,何冰娇泪流满面,这位参加过四届全运会的老将正式宣布告别,“我的职业生涯,开头和结尾都非常圆满,没有任何值得悔恨和可惜的地方。”她说。
何冰娇的职业生涯始于2009年进入江苏省体校。2014年南京青奥会,她击败日本名将山口茜夺金,初露锋芒,并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跻身四强。
巴黎奥运会拿到女单亚军后,何冰娇在去年8月从国家队退役,不再参加国际级别的赛事。回到江苏省队,她将本届全运会作为“最后一舞”。11月14日,何冰娇带领江苏队夺得女团亚军;时隔两天,她在单项赛告别战中亲吻场地,完成了对家乡和羽毛球的最后致意。
混采区的对话结束后,何冰娇笑着调侃“要转战双打”,随即澄清是玩笑。她的幽默感一如往常,但转身时红肿的双眼,泄露了不舍。
同样在当日说出“告别”的,还有广东队女双名将陈清晨。她与程星搭档混双,不敌北京组合冯彦哲/王子萌。赛后,陈清晨坦言,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全运会,“能拼到这一天,已经没有遗憾”。
陈清晨的主项是女双,她和贾一凡组成的“凡尘”组合,曾长期“霸榜”世界羽联女双排名第一,职业生涯总计412胜90负,胜率达到惊人的82.07%。东京奥运会,两人遗憾摘银;巴黎奥运会,她们成功登顶,实现了大满贯。
赛场上的陈清晨总是像“小钢炮”一样能量满格,但十余年的征战,也让她逐渐萌生退意。今年10月26日,“凡尘”组合在2025法国羽毛球公开赛上结束了最后一场国际比赛。
看着老搭档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贾一凡也送上了祝福,“我为她感到高兴,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她没有可遗憾的,每次训练和比赛都是倾尽全力,非常完美的职业生涯。”
“大力神”谢幕
巩立姣坚持最后一投
在田径赛场,36岁的铅球名将巩立姣凭借第五投的19米68锁定金牌,成为全运会田径史上首位单项五连冠选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提前确保冠军之后,巩立姣仍然选择了进行第六投——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出手。完赛后,巩立姣振臂高呼,与工作人员逐一握手,和对手们一一拥抱,随后向看台的观众挥手致意。
“我希望能用20米以上的成绩,为我的运动员生涯画上漂亮的句号。”巩立姣说。这个数字让人回想到2009年山东全运会。彼时首次参加全运会的巩立姣,以20米35的成绩夺得冠军,那也是她全运五连冠、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
虽然最后一投没有达到巩立姣想要的成绩,但却凝聚了她整个职业生涯:从河北农村的普通女孩,到集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等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巩立姣在铅球赛场已拼搏了二十余年。
赛后,巩立姣几次泪洒混采区,诉说着对铅球的不舍。“离开这片赛场我肯定不舍得,但是今年,37岁了,经历了太多的伤病,为了这场比赛,我已经打了三针封闭。”
伤病和体能下滑,是老将们都会面临问题,巩立姣也不例外。她透露,自己的右膝关节被诊断为三度撕裂,早就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再加之母亲在年初离世,更令巩立姣遭到了心理上的打击,她坦言今年是她人生的最低谷。赛后谈到母亲,她动情地说:“这枚金牌,我希望送给我天上的妈妈,我希望她能看到。”
巩立姣在铅球赛场上坚守,早已超越了金牌本身。用她的话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她想让铅球这个冷门的项目“热”起来,让世界看到中国女子铅球的力量,“退役之后,我相信我的师妹们会把这个接力棒接好。”
“蛙王”已上岸
闫子贝将转型教练
11月17日晚,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响起了热烈的掌声,30岁的闫子贝站在游泳池边,张开双手轻轻地向全场观众鞠躬致意。这位前“亚洲蛙王”,领衔湖北队拿下男子4×100米混合泳金牌,总计以1金1银2铜的成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下句点。
时间回到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初出茅庐的闫子贝没能站上领奖台。从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始,他在男子100米蛙泳赛场所向披靡,正式开启属于他的“蛙王时代”。职业生涯中,闫子贝创造过男子50米蛙泳和100米蛙泳的全国纪录,特别是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上4天4破亚洲纪录。
2021年7月,在东京奥运会上,闫子贝和队友携手斩获男女4x100米混合泳接力银牌,这也是中国游泳混合接力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从2017年到2023年,闫子贝撑起了中国蛙泳的最低谷,直到2023年覃海洋接连打破闫子贝的亚洲纪录,宣告新老“蛙王”交接。
如今四战全运,带着4枚奖牌昂首离开,闫子贝说:“和队友们一起拿到这个金牌,没有遗憾了。”
总结职业生涯,闫子贝用“精彩”二字概括。“我觉得非常精彩,游泳给我带来了很多特别珍贵的东西。除了一些好成绩之外,还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包括跟教练的关系,这是我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
据了解,退役后的闫子贝将转型为教练,以另一种身份继续在泳坛发光。
高举又轻放
石智勇用三连冠收官
11月17日的举重赛场,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石智勇以抓举161公斤、挺举185公斤、总成绩346公斤,实现全运会三连冠。
比赛中,当第三次试举189公斤失败后,石智勇俯下身,深情亲吻陪伴了他22年的杠铃片,做最后的告别。曾经那个和“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同名”的小将,如今也到了解甲归田的时候。
“这是我运动员生涯中举得最重的一次189公斤,也是成年组以来我第一次翻不起这个重量。所以它是一个信号——我应该要离开了。”石智勇在混采区把衣服撩起,向记者展示腰伤,后背布满的针孔清晰可见,“告别战是十分的艰难,以后应该不会在台上再看到我了。”
从里约奥运首金入账,到东京奥运会打破世界纪录卫冕,再到如今全运会夺冠圆满谢幕,石智勇的职业生涯载满荣光。
然而常年高强度训练让他的整条脊柱都出了问题,胸椎、脖子也都受影响。为了坚持训练,石智勇每天要接受50至70针针灸治疗,用过的针灸针早已装满5升水桶。巴黎奥运会上,他更是带着肌肉断裂的伤痛拼尽全力,虽未圆梦三连冠,却将运动员的坚韧刻入人心。
杠铃很重,重达上百公斤;杠铃很轻,轻到可以托起梦想。山河见证过他的力量,时光记住了他的模样。这世间最美的告别,不是急流勇退,而是倾尽所有后,与自己的和解。当杠铃落地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那余音里回荡的,是一个勇士对梦想全部的温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