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暖阳,遍洒赣鄱。在“中国古戏台之乡”江西乐平,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精彩交融。以往,这里是赣韵流转的戏曲舞台;如今,它们更成为凝聚人心、引领思想的创新阵地。台下,从四方赶来的职工群众坐满条凳、站满空地,他们期盼的,除了即将开锣的传统好戏,更有那道别开生面的“思想佳肴”——“戏前三分钟”文明实践微宣讲。这正是乐平市精准把握职工群众需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政策、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扎实做好新时代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工作的生动缩影。
巧设黄金三分钟
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面对全市400余座风格各异古戏台、每年超400场惠民演出的丰厚文化土壤,乐平市思考着如何将这一“戏台”优势,转化为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工作的独特资源。答案,就藏在开戏前那宝贵的几分钟里。
![]()
▲2025年10月29日,乐平市名口镇戴村在古戏台前开展移风易俗文艺巡演活动(戏前微宣讲)。
当地创新推出的“戏前三分钟” 文明实践微宣讲,精准切入暖场环节。它不占正戏时间,不扰观演兴致,而是巧妙地将理论要点、政策精华、科普知识等,精心编织进三弦弹唱、大鼓书、快板等短小精悍的文艺形式中。这一转变,使古老的戏台焕发出思想引领的崭新魅力,让职工群众在熟悉的乡音曲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时代“好声音”的熏陶,实现了从“被动听”到“主动融”的积极转变。
活化千年老戏台
政策科普“活”在当下
理论宣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让职工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乐平市的“戏前三分钟” 文明实践微宣讲,正是在“活化”载体与“生动”表达上做足了文章。
![]()
▲2025年10月31日,乐平市高家镇梅岩村在古戏台前开展“利国利民惠子孙”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戏前微宣讲)。
10月25日,乐平市塔前镇吴乐村举办了创新宣讲活动:本地名嘴童水华和夏芸的一段相声《社科翻译官来了之应对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支持政策宣讲》,用诙谐乡音将国家政策“翻译”成家常话,引得满场欢笑与掌声;紧随其后的男声独唱《大中国》激荡起爱国情怀,科普讲解《让谣言止于智者,防灾始于行动》则传授了辨谣防灾的实用技能;特别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礼仪团带来的“瓷韵国风”服饰秀,让职工群众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审美体验中,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压轴的理论宣讲“致敬功勋模范 强国复兴有我”,更是以深情的讲述,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激发了在场职工群众的使命感。
汇聚文明新能量
思想共识“凝”在实处
“戏前三分钟”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其最终目标是汇聚发展合力,提升职工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
从临港镇下石村的场场爆满,到涌山镇石峡村将网络辟谣编成鼓书赢得满堂彩,“戏前三分钟”已深深融入乐平的乡土脉络。活动紧密围绕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文艺志愿者精心创排了倡导婚俗新风的小品《只要感情好 彩礼可以少》、树立殡葬新观念的三句半《殡葬改革树新风》、赞美家园的快板《夸夸我的家》等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节目,巧妙地将思想引领、价值传导等内容融入其中,使文明新风吹入百姓的心田,凝聚起广大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思想共识。
![]()
▲2025年10月25日,乐平市塔前镇吴乐村开展“让谣言止于智者,防灾始于行动”科普宣讲活动(戏前微宣讲)。
借助广阔的文化舞台,“戏前三分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据统计,活动线下参与群众近20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超280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深入乐平,更为微宣讲活动注入了专业活力。非遗导师胡海栋表演赣剧,以精湛技艺展现传统魅力;文艺导师郭瑶琪辅导节目编排与舞台创作,提升艺术表现力;宣讲导师李明文则指导宣讲内容与选题,确保理论解读的准确性与感染力。
古老的戏台,记录着历史,更呼应着时代。乐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戏前三分钟” 文明实践微宣讲这一品牌,让其内容更扎实、形式更贴近、效果更持久,使之真正成为凝聚职工群众奋进力量、激发建功立业热情的“精神加油站”,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基层力量。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本报全媒体记者齐菲斐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