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冯艳华 谢高稳
“真没想到这么顺利!以前办个道路运输证,没个三五天跑不下来,现在居然当场就能拿证,还有专人帮忙对接部门,省心又省力。”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运输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在政务大厅办证时忍不住连连点赞,“这种‘保姆式’的服务,实实在在帮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问题。”
![]()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漯河市示范区紧紧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推动服务转型、数据赋能和法治保障“三管齐下”,全力打造有温度、有效率的一流营商环境。
“保姆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示范区推动政务服务从“坐等审批”转向“主动上门”,组建了一支懂企业、通流程、能协调的“保姆式”服务队。他们不仅是政策“宣讲员”,主动走进企业,根据行业类型、规模大小,“一对一”推送适配政策,还结合实际案例现场解读,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他们也是政企“联络员”,每季度组织召开座谈会、定期走访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在审批、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动服务精准对接。此外,服务队还充当问题“调解员”,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建立台账、全程跟踪,搭建企业与部门之间的“绿色通道”,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一对一”帮办,不让企业多跑腿
示范区在推进“一网通办”过程中,不仅打通数据壁垒,更注重提升服务体验。针对企业办理市场监管、道路运输、工程项目等业务时不熟悉流程、操作不便等实际问题,政务大厅配备了帮办专员。企业办事不用再东奔西跑,专员会全程提供从咨询、材料准备到系统操作的“一对一”指导。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并联审批,办事环节压缩了近40%,办理时间平均减少50%,真正实现了“专员帮办、数据跑腿”。
全流程监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代表组成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队伍,定期开展政务服务合规性检查。在政务服务场所张贴法治宣传标语,增强企业和群众依法办事、维权意识。同步完善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畅通网站、电话、电子邮箱等多元投诉举报渠道,实行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响应制度,形成“预审—交办—督办—办结—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持续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根基。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持续深化服务机制,推动政策与企业需求智能匹配、精准推送,让高效温暖的政务服务,成为示范区最鲜明的标识,吸引更多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共赢未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