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阿姨今年52岁,平时身体硬朗,还热衷跳广场舞。可最近她对一次体检结果“有点放心不下”。
不是因为胸疼,反倒是在每天洗澡时,薛阿姨发现左边腋下摸到一点点“疙瘩”,还有点皮肤发痒。她担心地和闺蜜聊起,大家一口同声说:“乳腺癌啊,不都是胸疼吗?你这个没啥事!”
可就是这个“不疼”的小异常,后来让薛阿姨险些忽略了乳腺癌的提前信号。乳腺癌真的都是胸疼吗?
![]()
实际上,早期乳腺癌大多“悄无声息”,甚至超过75%的患者完全没有疼痛感,反倒是一些细微的“身体小变化”才更值得重视。哪些才是真正不能忽视的乳腺癌早期信号?
医生提醒:绝不是你以为的胸疼,而是5种身体异常,尤其是第3个,很多女性忽略后悔莫及!
乳腺癌到底有哪些“隐藏的早期信号”?为什么大家总误以为是胸疼?权威研究和临床数据,带你看清真相。
乳腺癌,不疼反倒更危险?解析信号,很多人认为,身体疼痛才是疾病的首要信号,其实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不适症状。
据《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发表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超过86%的乳腺癌早期患者就诊时无胸部疼痛,反而更多被一些“非典型症状”提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乳腺组织较为松散,早期肿瘤体积微小时,对周围神经压迫不明显,疼痛感极容易被忽略。等到疼痛来临,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成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坚持定期自查和体检,尤其关注身体以下5种异常,是拯救“隐形乳腺癌”的生命关键:
乳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并不仅仅是胸疼。临床数据与医生经验总结,以下5个异常最具代表性:
皮肤“橘皮样”改变
当乳房表面皮肤出现小凹陷,质地有点类似橘子皮,且发红、发硬、并伴随毛孔粗大感时,需高度警惕。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数据显示,这种现象有85%可能性提示乳腺恶性病变。特别是局部皮肤质感变化,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早信号。
乳头回缩或分泌物异常
无明显外力碰撞的情况下,乳头突然回缩或溢液,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年临床观察,这样的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高达普通人的3至4倍。假如配合乳头粗糙、渗液、有异味,更要尽快就医。
乳房或腋窝出现无痛性肿块
不少女性“摸到硬块却不疼”就掉以轻心。实际上,约76%的早期乳腺癌以无痛、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为第一信号。
肿块常现于乳房外上象限或靠近腋窝处,直径大多<2厘米,质地像橡皮一样坚实。如果发现新出现的肿块,且一周后未消除,建议立即就诊。
乳房形态改变、不对称
一侧乳房体积、悬垂度、外形异常,甚至轮廓线条不对称,表明其深层组织结构发生了“无声病变”。南京鼓楼医院调研发现,这类信号在乳腺癌病人中出现率约32%。特别当伴随皮肤改变或者乳房隆起时,警惕肿瘤浸润。
![]()
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容易先侵犯腋下淋巴组织,临床80%以上的转移首选此处。
如果突然发现腋窝有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的淋巴结,且持续存在,千万别以为是“上火”或简单感染。配合乳房其他异常,风险要高度警觉。
面对乳腺癌的“隐形杀手”特性,日常自查和医疗筛查缺一不可。建议采用“夹手法”自查,每月1次,尤其在月经结束后一周。具体方法包括:
用指腹轻压乳房四象限与腋下,查找肿块或硬结;对照镜子观察乳房形态、皮肤变化及乳头状态;如有任何分泌物,尤其血性分泌物,务必保留并尽快就医。
定期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替代的“硬核保障”。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1次乳腺钼靶或超声筛查。高危人群应提前和增加筛查频率。此外,科学饮食和健康作息亦能帮助降低乳腺癌风险:
保证足量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控制肥胖;限制高脂、高糖和过度饮酒;规律运动,尤其是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平衡心理压力,避免长时间情绪低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