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于:中国银行保险报 | 作者:许予朋|编辑:杜向杰
顺畅管理日常收支(每一天)、稳健应对冲击(下雨天)、周全准备未来成长发展所需金融资源(有一天)——这是金融健康关注微观经济主体的“三天”。提升金融健康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金融韧性,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11月18日,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财富”)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CAFI”)联合发布《拥抱金融健康》普惠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举行相关发布会。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资本市场赋能是提升金融健康水平的关键路径之一。居民主动参与金融市场、学习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提高财务韧性。
构建良好投资行为至关重要
“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长期以来表现出较明显的‘重房产、轻金融’倾向。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这种相对单一的资产配置模式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挑战。”从居民财富管理角度出发,白皮书指出,当下通过参与权益市场等方式推动资产配置多元化对于提升居民金融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从实践来看,“炒股”提升了居民金融健康吗?据CAFI研究员侯力铭介绍,投资股市的居民有更高概率获得60分以上的金融健康得分,金融健康表现相对更佳,特别是在财务韧性维度。居民投资者在权益市场中往往表现出多种行为偏差,如过度交易、短期持有、追涨杀跌、熟悉效应、配置集中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投资收益,还可能削弱金融健康。
白皮书提出,构建良好的投资行为至关重要。一方面,非专业居民投资者可通过参与被动投资(股票ETF、股票指数基金)来抑制行为偏差;另一方面,“长钱长投权益市场”能够发挥复利效应,放大财富管理效果,投资者需要避免短期投机行为、追涨杀跌。此外,多元化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管理资金方式,从而增强实现未来财务目标的信心。
“金融素养更高的客户会更善于选择,也有更大概率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中获得更好的结果。”中金财富战略与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执行负责人、战略部负责人朱虹表示,中金财富长期致力于促进居民投资者金融素养提升,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介绍投资知识,广泛触达个人投资者。此外,个人投资者适当寻求外部专业投资意见也是提升金融健康的一种高效、可行的途径。从中金财富实践来看,接受买方投顾的客户资产配置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持有个人养老金保障类产品数量明显增多,相对取得了更好的财富管理效果。
中小企业需要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金融健康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有直接且深远影响。如何从资本市场角度切入,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是白皮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白皮书显示,部分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导致财务杠杆率相对较高。有些企业主个人财务与企业财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同现象,增加了风险相互传导的可能性。根据调研结果,有31.4%的受访中小企业主表示难以将个人(家庭)财务与企业财务分开管理,28.4%的受访中小企业主反映在实现财务隔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只有18.5%的受访中小企业主表示能较为有效地将个人(家庭)财务与企业财务分开管理。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要求金融机构提供远不止于上市、信贷或直接融资的单一服务,更需要包括经营管理、产业资源对接乃至战略规划在内的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中金公司投行委委员、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檑介绍,为精准服务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中金公司推出“专精特新综合产品包”,整合投银联动、早期融资咨询、出海顾问、金禾学堂等多维度资源,为早期企业全面赋能,从而形成“金融—业务”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白皮书建议,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独立的财务制度,减少公私资金混用。同时,企业主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确保企业金融健康。
金融健康需要更细致的划分
随着我国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迎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金融健康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关注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4-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在国际领域,金融健康日益成为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成果的指标。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UNSGSA)办公室强调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成果,提出从韧性、经济机遇和可持续性三方面评估普惠金融的贡献以及在实现发展目标方面的作用。目前,“金融素养”也是报告评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质量的主要维度之一。
在实操层面,微众银行近期联合CAFI推出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自测工具,推动金融健康从理论走向实践。据悉,自9月初上线以来,该工具吸引超2000个小微企业主参与测试。从金融健康报告情况来看,应收账款拖欠、保险覆盖不足、现金储备与长期资金筹措能力薄弱等问题正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卡点。
“金融活动能否真正落地、传导至实体经济,关键取决于需求侧的内生动力是否足够、金融行为是否健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建议,下一步有必要对“金融健康”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哪些因素是投资者、消费者或企业自身能够改善的,哪些是受制于外部环境难以自行解决的?居民与企业、高净值人群与长尾人群等群体金融健康的标准有何不同,多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从普惠金融效果来看,小微企业平均生存年限是延长了还是缩短了?以金融健康为切入点,系统梳理金融需求侧的问题,将是未来金融与政策研究的重要方向。
![]()
THE END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