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中外合办监管网上个月更新了一些消息。中外合办最受瞩目的几所大学都有新专业和扩招的公布,比如:
- 港城莞新增了本科3个专业,研究生5个专业,共8个专业;
- 港中深5月刚赶新增了人工智能的专业,现在10月又增加了6个专业;
-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则通过了研究生在校生从不超过1500人变更为3000人,增加了1500人。
对于不打算到国外留学,也不想考研的同学来说,在国内申请中外合办院校成了最好的选择。
港城莞新增8个专业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又加了新专业,其中包括3个本科专业和8个硕士专业。
1️⃣ 新增本科专业:
- 网络空间安全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据计算及应用
2️⃣ 新增硕士专业:
- 创新创业
- 商业及数据分析
- 金融工程学
- 能源及环境
- 人工智能
- 智能半导体制造
- 土木及建筑工程
- 机械工程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专业基本都是理工科专业,这次新增了一些商科+工科相结合的专业,比如商业及数据分析、金融工程学、创新创业,这个创新创业专业本来本部就有一个前两年开的,这次这个创新创业说是新增因为是一个东莞一学期,城大本部一学期。
✅ 学历双认证优势:硕士毕业生可获港城大本部学位,且通过中留服认证,国内求职、升学均认可、港城大共享QS排名,2026年QS世界排名63、QS亚洲大学排名第7(与港中文并列) 。
✅ 灵活就业路径:可申请两年 IANG 签证赴港工作,解锁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发展机遇。
港中深、北师浸会新增部分专业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新增了部分硕士、博士专业。
港中深新增部分专业,比如人工智能科学应用理学硕士、人工智能哲学博士、当代中国研究文学硕士、临床医学哲学硕士、公共政策哲学硕士、临床医学哲学博士、公共政策哲学博士。
特别是“中国研究” 这类项目,一直是商科学生退而求其次的好选择,就算在人文社科类里,也会是门槛相对友好的,课题灵活,就业方向也广。录取门槛可参考今年上半年开设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硕士。
另外,这两年不少大学都有开设AI for Science,如KCL 26fall也拟新增该专业,NUS去年也刚开设。
跨学科课程,简单来讲就是AI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材料/生物等方向),帮助科学工作人士掌握AI,利用数据分析,在科研、工程等领域应用和创新。
港中文的人工智能(科学应用)理学硕士项目,目前这些项目的具体招生细则尚未完全明确,我们会及时更新信息。
![]()
✅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新增部分项目: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生在校生增加了1500人的名额,不过BNBU(UIC)的研究生项目相比港校本部不是特别热门,授课型研究生近两年新增了一个会计学硕士但学费和门槛都和本部相差不大了,其他专业门槛不高。不过,BNBU本科的学生大部分也会去更好的学校,选择本校升学的相对来说并不算多。
但对于本科在内地普通院校,不想出国留学、也不想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所学校依然值得考虑。
中外合办的研究生和本部有什么不同?
现在,港校的申请太卷了,竞争激烈,而分部能承接本部相当一部分的申请者;但也要分情况来分析,比如港中深的整体申请门槛甚至要高于港中文。
另外,随着港校学费水涨船高,加上香港物价也高,选择在内地就读港校分校区,不仅学费大部分没那么高,其次住宿生活费的性价比也划算。还有在大湾区地区实习和就业都更加方便,性价比比较高。
当然,对于内地学生来说,不用考研,这些学校都是正经学位,排名也共享。最关键的是毕业也能申请IANG去香港找工作,可真正与港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毕业后可直接拥有两年签证期,只要在两年期限内留港就业,就可以继续续签;且在港连续居住满七年,即可申请香港特区居留权,属于香港特区的永久性居民。
![]()
随着各中外合办港校在内地开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内地学生的选择也更多了,现在确实是申请的好时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