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差3分没上普高,现在读中职还有机会转回去吗?”
11月19日,山东出台普职学生互转办法的消息一出,济南家长王女士立刻把新闻转发到家庭群。她的儿子去年中考失利进了中职,这一年总念叨“想补文化课考大学”,政策像根救命稻草,让全家都动了心。
![]()
可当她打电话咨询儿子所在的中职学校,得到的答复却浇了盆冷水:“想转普高得等明年考核,但优质普高名额基本没有,大概率只能转去周边的普通普高。”另一边,青岛某重点普高的家长群里,讨论的却是“孩子数理化跟不上,要不要转去中职的计算机专业”——那里的热门专业名额,早被普高生盯着了。
看似人人受益的“双向流动”政策,刚落地就露出了倾斜的苗头。就像青岛过去几年的试点数据:每年有7000多名普高生转去中职,可中职生转普高的,连个位数都凑不齐。这不禁让人想问:打破“中考定终身”的好政策,会不会最后变成“普高生的退路,中职生的奢望”?
这种“单向倾斜”不是凭空出现的,数据早给出了答案。山东教育厅2024年的调研显示,全省高中阶段教育里,普高和中职的资源差距一直没拉平——优质普高的生均教学经费是中职的2.3倍,淄博四中这类头部普高,光实验室设备投入就顶得上一所县域中职的全年预算。
资源的悬殊,直接转化成了流动的门槛。淄博理工学校校长王明胜算过一笔账,他们学校每年有20多个中职生想转普高,
![]()
这些孩子文化课成绩都达标,可最后能成的没几个。“不是孩子不行,是优质普高根本不开放名额。”王明胜说,淄博排名前3的普高,近三年中职转入人数都是零,只有般阳中学这类生源较弱的普高,会接收少量中职生。
更现实的是,政策里“不得跨市域互转”的规定,把很多县域学生的路堵死了。菏泽郓城县的中职生小李,成绩在学校排前十,想转去菏泽市区的重点普高,却被告知“只能在县域内互转”。可全县就一所普高,每年留给中职生的名额不足10个,小李的机会渺茫。“明明市区有好学校,就是不让报,这政策对我们农村孩子不公平。”小李的妈妈急得直掉眼泪。
对比之下,普高生转中职的路就宽多了。济南旅游学校的综合高中部,每年有二十多个普高生申请转去中职,原因大多是“文化课跟不上,想走职教高考”。学校党委书记说,这些普高生基础好,转去中职后很吃香,优质中职的模具制造、计算机等热门专业,都优先接收他们,反而把本地中职生的名额挤少了。2024年青岛的数据更直观:普高转中职7767人,中职转普高仅8人,这哪里是双向流动,分明是单向倾斜。
![]()
其实职普互转不是新鲜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早就把这条路走通了,关键人家没让资源不均拖后腿。德国的学生不管是在普通中学还是职业学校,都能跨区域申请转入优质学校,没有“县域限制”这一说。而且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的学生转入文理中学(普高)前,有企业赞助的文化课补学班;普高生转入职业学校,能直接进企业实训,双方都有配套支持。2024年德国职普互转的学生里,中职转普高和普高转中职的比例差不多是1:1.2,基本实现了均衡流动,这些学生的就业率还高达85%。
人家的经验摆在这里,核心就是“资源均衡+无壁垒流动”。再看山东的政策,初衷确实是好的,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枷锁,让孩子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一点必须点赞。
可要是忽略了资源不均的问题,把“双向通道”建成“单向滑梯”,反而会加剧教育不公——城市里的普高生能轻松转去优质中职,农村的中职生却连优质普高的门都摸不到,这不是换种方式的“教育分层”吗?
王女士还在等学校的进一步通知,她儿子每天放学后都在补数学,说“就算只能转去普通普高,也要试试”。小李的妈妈则打算托人问问市区的学校,哪怕花点钱也想让孩子有个机会。这些普通家长的期待,从来不是“天上掉馅饼”,只是希望政策能再完善一点,让资源的阳光照到每个孩子身上。
真心希望教育部门能听到这些声音。比如让优质普高按比例开放中职转入名额,别再把大门焊死;放宽跨区域流动的限制,让县域学生也能申请市区的好学校;针对中职生文化课薄弱的问题,搞点专门的补学班,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政策的温度,从来不在口号多响亮,而在普通孩子能不能真正受益。山东的普职互转是教育改革的好开头,但只有补上资源均衡的短板,才能让“双向流动”名副其实,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毕竟,教育的本质不是筛选,而是让每个种子都有发芽的机会,你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