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AI改编”念“紧箍咒”,绝非限制技术创新,而是要引导其走向技术向善的正轨。创作者、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都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还孩子们一片文化净土。
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持续“开疆拓土”,不仅一些热播剧被频频魔改,经典历史著作也不能幸免: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终成眷属、刘备和张飞成了“变种人”……观众惊叹道,“小作坊下料就是猛”!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AI魔改又盯上了孩子,被孩子们称为“外国山海经”的视频中充斥着长着诡异人脸的木棍人、穿着耐克鞋眼神凶狠的鲨鱼,剧情混乱不堪、画风诡异怪诞,吸引了大批未成年人观看。
在AI魔改下,鲁迅先生孩提时所着迷的《山海经》变了味,很多经典也背离了最初的思想性、艺术性,甚至逐渐失去流传阵地。AI魔改的负面效应已然非常明晰:孩子对代代相传、根正苗红的中国《山海经》不解其意,反倒对冒牌的“国外山海经”“AI山海经”痴迷不已:不少孩子书包上挂着奇形怪状的妖魔手办,口中念着毫无意义的咒语。此情此景,让人无比痛心、担忧!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写入”其价值观的最初“一笔”,关乎其对历史的认知、对善恶的判断、对经典的审美。AI魔改歪风扭曲历史著作、侵蚀文化传承根脉,荼毒孩子精神世界,不肃清源头不足以正风祛邪,不严加管控就难以给孩子一个健康清朗的未来。
有人辩称,AI魔改只是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也有自由创作的空间。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无底线的魔改不是创作,而是恶搞、亵渎,甚至可能侵害著作权、肖像权或危害公共安全,面临违法后果。法律当然允许对既有作品进行再创作,但创作是有限制的。比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反观“AI山海经”等魔改短视频,扭曲精神内核、背离作品初衷,为迎合孩子的猎奇心理,滥用AI技术制作一堆奇丑怪诞的妖魔哗众取宠。孩子因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困在AI粗制滥造的冒牌经典中,与优质传统著作渐行渐远。
为整治AI魔改歪风邪气,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专门指出,要重点关注借卡牌、故事、动漫等未成年人喜爱的新载体、新手法,炮制网络黑话烂梗,虚构放大血腥暴力情节,包装美化不良亚文化,鼓吹不良价值观,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关部门要加大网络巡查力度,对违规发布AI魔改内容的账号及时作出处罚,形成震慑效应;针对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平台应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青少年模式”落到实处,把“防沉迷功能”发挥充分,加大内容筛查审核力度,精准拦截AI魔改内容,防止其泛滥成灾。
给“AI改编”念“紧箍咒”,绝非限制技术创新,而是要引导其走向技术向善的正轨。创作者、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都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还孩子们一片文化净土。
(法眼观察栏目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pinglun109@jcrb.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