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审委会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聚焦执行异议案件的研讨会。
“当事人拿出一沓自己记录的物业费收据,对方却拿出另一套证据,我们该信谁?”“眼看公司没钱,能直接追加背后的股东吗?”……来自净月、高新、经开、汽开区法院的一线法官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案中遇到的实务难题。
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专程前来“答疑解惑”的省高院梁宇菲庭长和市中院梁伟处长,为基层法官进行一次临床诊断与案例教学。
![]()
答案不在理论里,而在场景中。
![]()
对于证据冲突,梁伟处长分析:“法官不是简单的‘二选一’。一张非官方的居住证明,如果能和邻居证言、水电消费记录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它的证明力就大大增强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侦探’,运用逻辑和生活经验去伪存真。”
![]()
省高院梁宇菲庭长则把“追加股东”比作一个需要精准把握的手术:“刀太快,可能误伤;刀太慢,则病灶不除。必须严格对照法律规定的几种情形,把抽逃出资、滥用法人独立人格的证据做实,才能下这一刀。”
解决的不仅是案子,更是人心。
面对“软抵抗”的被执行人,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用巧劲儿。通过提前发出严厉警告、设置履行宽限期、分级采取惩戒措施等方式,在对抗行为升级为刑事犯罪前被化解,这不仅是为了把款执行回来,更是为了维护司法不容挑战的尊严。
“以前碰到复杂异议,心里总会‘打鼓’,怕尺度把握不准。”净月法院一位年轻法官会后感慨:“今天像是拿到了一份‘实战地图’,方向清了,底气也足了。”
此次研讨会从厘清法律困惑到提升实战效能,这场下沉一线的精准指导,正转化为推动解决“执行难”的强劲动力。
来源:长春净月区人民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