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济宁市民反映,当地部分主干道上的智能公交站牌已完成安装多月,却始终处于“黑屏”状态,原本承诺的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等功能迟迟未能启用。这一被寄予厚望的便民工程,如今陷入“投入即闲置”的尴尬境地。
![]()
投入与承诺:智慧城市的门面工程
据公开资料显示,济宁市公交站牌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于2022年,作为当年“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宁市主城区市直管道路公交站亭更新工程中标结果公示显示,该项目涉及更新改造199处公交站亭,施工与监理总中标价约1827万元,供货及安装期为180日历天。官方曾表示,该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解决市民“等车难”问题,通过电子站牌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线路调整通知、首末班车信息等。
![]()
按照规划,新一代智能站牌将配备LCD或LED显示屏、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络传输设备等,部分重点站点还计划安装太阳能供电板,以实现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局在项目启动时曾宣称,这将“大幅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城市智能化水平”。
现实反差:高科技设备的“沉默”现状
然而,实地走访发现,市区多条主干道上的智能公交站牌虽然外观崭新,但屏幕却一片漆黑。在洸河路、太白楼路等主干道,本应显示公交信息的电子屏要么完全未启用,要么仅显示“测试中”等字样。
![]()
“这些站牌安装好至少半年了,从来没见亮过。”每天乘坐公交出行的市民李女士表示,“看着这些高科技设备成了摆设,实在可惜。”
等车的退休教师张大爷告诉记者:“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查公交,本来期待电子站牌能方便我们老年人,结果空欢喜一场。”
市民质疑:是技术难题还是烂尾工程?
面对长期未能投入使用的智能站牌,市民质疑声渐起。在本地网络论坛上,有关智能站牌“烂尾”的讨论不断。
“投资几百万的设备就这样闲置,是技术不成熟还是管理不到位?”有网友发问。还有网友调侃:“这是建了个‘面子工程’,只完成了建设,不管实际使用。”
多位市民表示,曾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此问题,得到的回复多是“正在调试”“即将启用”等,但始终未见实质进展。
部门回应:多方协调遇阻,启用时间仍不明
市交通局解释称,智能站牌项目涉及多方协作,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等,调试过程较为复杂。
![]()
![]()
部分站牌因网络信号覆盖问题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还有的站点供电线路需要改造。公司正在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推进问题解决,但未能给出具体启用时间表。
专家观点:智能城市建设应重实效
公共管理专家指出,济宁智能公交站牌的“启用难”问题反映出智能城市建设中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
“智能城市项目不仅是一次性投入,更需要长期的运营维护保障。”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表示,“相关部门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应考虑后续维护成本、技术更新迭代以及责任主体明确等问题。”
该专家建议,对于已建成的智能设施,应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和时间表,避免公共资源浪费。同时,可以分阶段启用,哪怕先实现部分基本功能,也比完全闲置要好。
记者手记:民生工程莫成“半拉子工程”
智能公交站牌本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如今却因长期未能投入使用而引发市民质疑。有关部门在推动城市智能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前瞻性的规划,更要有扎实的落地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民生工程不应止于“建成”,更要注重“用好”。济宁智能公交站牌何时能真正亮起来,我们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