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日前,瞄准大众点评的京东点评,在京东“秒送”频道上线,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直接表态,京东点评将永不商业化。此前,高德地图CEO郭宁也曾表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由此,京东、阿里巴巴、美团三巨头全面押注点评领域,本地生活市场新一轮竞争烽烟再起。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达35.3万亿元,线上渗透率突破30%,其中餐饮、酒旅、休闲娱乐等场景的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点评功能可以让用户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和见解,形成一个互动的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其中,增加对平台的粘性和活跃度。这就吸引着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点评业务,以争取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占据更大份额。
同时,消费者在进行本地生活消费,如选择餐厅、酒店、游玩场所时,需要参考其他用户的真实评价来做出决策。点评内容可以为用户提供参考,降低决策成本,增加消费的确定性和满意度。然而,当前市场上存在商家刷好评、评价失真等问题,导致用户决策成本增加。巨头投入点评领域,承诺提供真实、客观的评价内容,如京东承诺“点评及榜单永不商业化”,组建“求真官”队伍确保评价真实;高德“扫街榜”以行为数据取代传统文字评价,避免刷单影响,这些举措切中了用户对真实评价的迫切需求,能够吸引大量用户。
而点评业务积累的用户评价数据和消费行为数据是宝贵的资产,具有较高的竞争壁垒。随着时间推移,巨头能够通过这些数据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同时,丰富的点评数据也能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平台,形成良性循环,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竞争中,流量是关键。点评业务能吸引用户停留,增加平台的使用频率和时长。用户在做消费决策时,往往会先参考点评内容,巨头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点评平台,可成为用户消费决策的重要入口。例如,用户在选择餐厅、酒店或购买商品时,会优先打开有可靠点评的平台,这使得巨头能够将流量导向自身的其他业务,如外卖、电商等,从而提升整体业务的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