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镜,我跟着剧情沉浸式体验了长征路的惊心动魄和艰难险阻。”11月19日,在霍山县大别山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中心,游客小张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红色之旅”。她感慨道,“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当天,六安市首个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实践站在此正式挂牌,标志着六安为红色基因传承打造了汇聚与转化资源的新平台。
![]()
六安市首个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实践站挂牌
什么是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实践站?
据六安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孙炜介绍,作为革命老区,六安始终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铸魂工程。此次试点设立创新实践站,旨在探索红色资源价值转化与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引导更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多元力量参与红色基因传承,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特色鲜明的实践站点与品牌项目。
今年,六安面向全市各类机构开放申报,择优遴选试点单位,设立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实践站。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心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试点单位则贡献实践场景与鲜活案例,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围绕“发掘、赋能、共育”的主线,共同构建富有活力的红色传承生态体系,全面提升传承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我们已建立起科学评估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批次、有计划地遴选和培育一批示范实践站。”孙炜表示,授牌并非“一挂了之”,后续将以可感知、可衡量的成果为导向,开展持续培育。例如,定期组织红色基因传承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为已授牌及培育单位搭建经验分享与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各单位打造“一单位一特色”的红色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
同一天,位于霍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格瑞亚生物基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也获得试点资质。该公司依托“以竹代塑”的生态实践,将当地120万亩毛竹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带动上千户竹农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的新路径。
“我生长在这片红土地,对家乡的绿色资源怀有深厚感情。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红色传承,我都视之为自己的使命。”公司董事长李正白表示,作为实践站试点,将结合企业特点,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推动红色基因与企业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深度融合,为红色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 唐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