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7%;2025年上半年,河池在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第十……河池是典型的大石山区,不利于发展传统农业。近年来,河池从劣势中找寻优势,在守护好良好生态的同时,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因地制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篇章。
立冬时节,南丹县云水谷高山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仍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南丹锚定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油茶产业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富民产业,誓将荒山变“金山”。
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基础上,南丹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群众在林下种植山豆根、灵芝、食用菌等,养殖黄牛、黑山猪、瑶鸡等,将单一种植转向“种植+养殖”,让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依托三产融合与全产业链模式,南丹创新构建“巴平米秸秆收储—牛粪转化有机肥一油茶施用”的“一粒米(巴平米)、一头牛(生态肉牛)、一桶油(高山有机茶油)”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种养加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油茶林下经济面积4.7万亩,年综合产值超5000万元。
与此同时,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大山里,另一场“点石成金”的生态实践也结出了硕果。昔日裸露的石山已被层层叠叠的绿色藤蔓覆盖,宛如披上了天然地毯。一串串沉甸甸、紫黑亮泽的毛葡萄挂满枝头,群众正满怀喜悦地在葡萄架下穿梭忙碌,采收着这份改造自然带来的甜蜜馈赠。
据悉,河池毛葡萄种植面积目前已稳步发展到近15万亩,投产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超过2.5万吨,鲜果产值逾亿元。全市范围内已建成30多个县、乡两级两性花毛葡萄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万多亩,为毛葡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生产树立了标杆。毛葡萄产业链条持续延伸,以毛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色泽醇厚、风味独特,已成为河池又一张飘香的名片,有效带动毛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青山不负人,碧水亦生金。河池发展的“绿色动能”,不仅源于连绵群山,也来自那蜿蜒穿行的丰富水域。依托红水河、龙江、盘阳河等优质水系,以及众多水库湖泊,河池正精心谋划,将亲水旅游与水上运动培育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风光旖旎的盘阳河畔(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河段),集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滨水步道和亲水平台等设施逐渐完善,游客可漫步其中,感受“水清、岸绿、景美”的诗意画卷。天峨县“蓝刀鱼风暴”的“人鱼共舞”、凤山县三门海如梦似幻的“果冻蓝”等,各自绘就独特的生态资源赋能发展图景。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则重点发展游船观光,让游客在碧波荡漾中欣赏两岸耸立的奇峰与古朴宁静的村寨……良好的自然生态催生出亲水体验和消费热点,正以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将河池的生态“好水”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活水”。
在水上运动领域,河池凭借湍急的河流与平静的湖面并存的优势,正积极开拓多元化项目。宜州下枧河、罗城剑江等水流平缓、风景秀丽的河段,是开发皮划艇、桨板、电动冲浪等大众水上娱乐项目的理想场所,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和户外运动爱好者。今年7月,河池首个“水渠漂流”项目在金城江区龙江第一湾景区开漂。国庆期间,天峨县红水河桨板漂流项目凭借“暖秋逐浪”+“蓝刀鱼观赏”奇特体验广受欢迎,累计接待游客29.6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747亿元。在东兰县,坡豪湖畔的星空露营、红水河第一湾的大峡谷,让游客在震撼中邂逅寿乡的诗与远方……
巍巍群山,循环增值的产业新路渐渐成形;潺潺碧水,文旅融合的时代活力持续激荡。今日的河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勇担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解锁了“点石成金”的发展智慧。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从容运笔、徐徐铺展。(记者陈康 通讯员张松、崔芳、罗晗)
来源:河池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