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治理千头万绪,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抓手?洞口县渣坪乡的渣坪、大叶、客溪三个村,用各自的实践给出了精彩回答。他们从不同侧面发力,共同绘就了一幅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动图景。
渣坪村: “四步工作法”让村庄焕新颜
走进渣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和井然有序的庭院,这番变化,得益于村里推行的人居环境整治“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是筑牢“底盘”,确保垃圾清运“不断档”,做到日常垃圾日产日清,以高效动态管理守住了村容整洁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步是“红色引领”,发挥党员作用,建立“片长、组长、邻长”联动机制,带动村民在“周五大扫除日”一起动手,让爱护环境成为新风尚。第三步是“精准破题”,通过新建农贸市场根治马路集市顽疾,还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打扫“放学路”中摒弃垃圾乱丢的习惯,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良性循环。第四步是“积分激励”,用积分兑换物品的形式,让村民从“要我干净”变成了“我要干净”。这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打造出了渣坪村的靓丽新颜。
客溪村: “接地气”筑牢安全防线
乡村治理,安全是底线。客溪村探索出的“院落会+敲门行动+宣传巡查”模式,让安全生产工作变得格外“接地气”。
没有枯燥的大会,乡村干部们把“安全课堂”搬到村民的院落里,与村民们搬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用乡音土话讲案例、拉家常,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对于独居老人等重点家庭,党员干部们主动“敲门”,上门宣传用火用电安全,同时为其检查线路、排查隐患,送去温暖与关怀。平日里,村组干部们也常带着“大喇叭”时刻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发现危险行为则及时劝阻,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防护网。
大叶村: “常态化”守护绿水青山
“老伯,您可太勤快了,田里稻草刚晒干了就准备清理了啊,但是可千万不能烧,咱们这是禁烧区,稻草烧起来烟雾太大了,太影响空气质量啦!”这是大叶村的村干部日常巡查发现打算烧稻草的谢老汉正在劝阻。近年来,大叶村将目光聚焦于生态环境保护,他们相信,好环境是“管”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
村里将秸秆禁烧、河道保洁和庭院卫生这三件事,作为常态化的硬任务来抓。乡村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巡逻,守护蓝天白云;保洁员和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道,重现水清岸绿;村民们则被动员起来,打扫自家庭院,争创“美丽庭院”。日久天长,这些行动渐渐从任务变成了习惯,村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绿水青山成了大叶村最动人的底色。
从渣坪村的“环境整治”到客溪村的“安全防线”,再到大叶村的“生态守护”,渣坪乡这几个村庄的实践看似不同,内核却惊人一致:那就是坚持党建引领,紧紧依靠群众,用符合村情、贴近民心的“实招”“硬招”,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书写着乡村有效治理的精彩篇章。
(洞口县委宣传部 陈德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