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八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剑指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行为,旨在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八部门共同出台《关于依法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将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人列入本市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并建立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机制。
这一新规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对职业索赔行为的治理进入新阶段。
01牟利性职业索赔的界定与特征
《若干意见》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了“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的概念,即指行为人不以生活消费为目的,滥用投诉、举报、复议、诉讼、信访等权利,以“打假”“维权”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判断是否为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需综合考量多方面特征:
购买行为明显异常: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数量明显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短期内向同一经营者或同行业经营者反复购买相同或相似商品。
知假买假:明知或应知商品或服务存在质量、标签等问题,仍然多次购买。
模式化操作:投诉举报内容、行政复议申请、诉讼请求呈现格式化、模板化特点。
信息不实或虚假:不提供真实姓名、身份信息,或提供的通讯地址不实、过于笼统。
02异常名录的运行机制
上海已汇总近6000人的职业打假异常名录。异常名录的审核管理由投诉举报处理部门负责,落实区级初审、市级复核工作机制。
异常名录实行动态更新机制。经审查发现名录中人员不符合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特征的,将及时移出。
名录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投诉举报数量、涉及领域等。这些信息将在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网信、信访等部门间共享,实现联合规制。
对列入异常名录人员提出的投诉,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可终止调解。对其提出的举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不予立案。
03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近年来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趋势。其活动场所从线下向线上电商平台转移,特别是“全国12315平台”上线后,职业打假群体有了更为便捷的反映渠道,投诉举报量持续上升。
这些职业索赔人充分利用惩罚性赔偿规则,专门购买涉嫌违法或有瑕疵的商品,通过直接向商家索赔或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要求三倍或十倍赔偿。
职业索赔行为不仅严重困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还大量挤占行政和司法资源。长宁区市场监管局透露,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大多纠缠于商品宣传用语、标识标签等形式问題,而非产品质量等实质性问题。
更有甚者,在食品、广告等领域出现“造假”式索赔和举报行为,已涉嫌构成违法犯罪。
04跨部门协同治理体系
上海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治理体系。长宁区成立了由区市场监管局、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办、区城运中心、区消保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规制工作小组。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异常名录的日常管理,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
公安部门:依法打击涉嫌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行为。
法院部门:区别对待职业索赔人与普通消费者,对滥用诉权行为予以规制。
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统一执法司法理念和证据认定标准。
这种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了行刑衔接,让职业打假群体不再有恃无恐,有效遏制恶意打假、恶意索赔行为的蔓延。
05对企业与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若干意见》不会限制消费者依法维权。文件明确区分了牟利性职业索赔与消费者正常行使权利的行为,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新规降低了应对非正常投诉的精力成本。百秋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高端平台的代运营企业,以往处理职业类投诉耗费了较多人力物力,新规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市场监管部门还加强对企业的合规经营指导。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已对首批250余家ToC企业开展培训,助力企业完善内控机制。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不仅能体现政府对企业的关怀,也能有效指导企业自身投诉处理和合规工作。
新规还完善了工作考核机制,对涉及职业索赔的相关投诉,不再纳入对各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质量综合评估中调解成功率的统计范围,鼓励行政机关积极履职。
未来展望与法律意义
上海对牟利性职业索赔的治理经验为全国提供了借鉴。从2018年《关于有效应对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维护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到2025年《若干意见》的发布,上海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
未来,上海将继续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分类管理体系,形成工作闭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联合惩戒,提升治理效能,为全市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实践提供样本。
随着《若干意见》的实施,上海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结语:这项新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规制职业索赔行为,更在于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营商环境优化之间的精细平衡。它对真正需要保护的消费者与以牟利为目的的职业索赔人进行了明确区分,引导社会资源更加精准地投入到真实的消费维权中。
规则的完善总是伴随着社会现实的变迁。上海此次对牟利性职业索赔的治理,反映了一座特大城市在法治框架下不断优化治理体系的努力,其经验值得持续关注。
声明:信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享观点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本账号主体非新闻机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持证律师或以司法机关结果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