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于2003年全线建成通车、曾以123公里的全长成为全国最长的绕城高速——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就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串起临平、萧山、之江、下沙等板块,衔接沪杭、杭甬、杭宁等8条对外射线,日均车流突破15万辆,是杭州接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关键“第一环”,也是杭州经济发展的核心。
![]()
二十余年间,这条环线见证了杭州从 “西湖时代” 迈向 “钱塘江时代” 的跨越,为跨区域物流、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货车司机童师傅至今记得,绕城高速西段通车后,转塘到三墩的路程从两小时缩短至 20 分钟;往来南京与金华的张师傅也感慨,绕城高速曾让过境车辆彻底告别城区拥堵。但随着城市骨架拉伸,这条曾经的 “城外环线” 逐渐演变为穿城通道,两侧高楼林立,交通流量远超设计极限。数据显示,其四车道路段占比高达 62.5%,部分路段拥堵常态化,且坡式路基造成的 “阻断效应”,严重影响了沿线区域的融合发展,沿线居民“望路兴叹”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破解交通瓶颈、赋能城市发展,杭州市正式提出规划建设“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这个总投资近1000 亿元的重大项目,已经被纳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以“立体化、快速化”为改造方向,遵循“整体研究、分期分段建设”原则,计划2025年底启动袁浦至三墩先导段开工,力争2030 年全面完工。
项目推进已取得关键进展:2024年底,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启动并顺利通过审查,完成了投融资模式、收费政策评估及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为分段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2025年8月,绕城高速东线沈士枢纽至红垦枢纽、下沙枢纽至南庄兜枢纽等路段启动夜间断流施工,通过科学制定货车、小客车、危化品车辆绕行方案,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交通通行的影响,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此次改造的核心亮点突出:在技术标准上,将按高速标准升级,设计时速提升至100-120公里/小时,通过拓宽车道、立体化改造等方式,彻底解决四车道瓶颈问题;在网络衔接上,同步开展与所有射线高速相交枢纽的提升研究,专项论证杭宁、杭甬干线扩容方案,避免 “短板迁移”。
![]()
作为先导段的袁浦至三墩段,因串联之江、双浦、转塘等关键节点,具备承接东西南北向流量的枢纽属性,其先行开工将有效缓释整体路网压力,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按照规划,改造完成后,绕城高速将不再是城市发展的 “分割线”,而是促进中心城区与未来科技城、云谷等板块深度融合的 “交通大动脉”,大幅提升通行效率,助力杭州形成“一环三射多连”的高快速路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