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16 日,新东方 32 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封全员信本应是凝聚人心的契机,却最终沦为员工集体吐槽的导火索。“你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旅游,我在周末的公司加班到晚上八点半”,这句扎心的吐槽,精准戳中了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情感鸿沟,也折射出当下企业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核心命题:共情。
俞敏洪的南极之行本身并无不妥,企业家在忙碌之余享受生活是人之常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数万员工正在为公司业绩披星戴月、周末无休时,管理者的高端度假场景与 “继续努力奋斗” 的号召形成了刺眼的反差。
这种反差之所以引发众怒,本质上是管理者对员工处境的漠视,是 “何不食肉糜” 式的脱离群众。员工需要的不是远方的鸡汤,而是身边的理解;不是空洞的激励,而是切实的尊重 ,当加班成为常态,当休息成为奢望,管理者的悠闲时光在员工眼中,就变成了 “吧唧嘴” 式的炫耀,刺耳且伤人。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人心的经营,而共情是连接人心的桥梁,新东方从培训行业的巨头,到转型直播电商的 “东方甄选”,一路走来离不开员工的并肩作战。在教培行业遭遇寒冬时,新东方员工与公司共渡难关;在转型直播的艰难时期,无数员工熬夜打磨内容、对接供应链。
这些付出不是理所当然,更需要管理者的看见与回应。俞敏洪在全员信中强调 “奋斗”,却忽略了奋斗者最朴素的诉求:他们的牺牲应当被尊重,他们的疲惫应当被看见。一句 “大家辛苦了”,远不如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完善福利保障来得实在;一次远方的度假,远不如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心声更能凝聚人心。
管理者的言行具有示范效应,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团队的士气,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精神领袖,其个人形象与企业价值观深度绑定。当他在南极享受悠闲时光时,传递出的信号可能被解读为 “管理者与员工的苦乐不均”;当他号召员工 “努力奋斗” 时,难免让人质疑这种号召的真诚度。
真正的领导力,从来不是站在高处发号施令,而是与团队同甘共苦、共情共鸣。华为任正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 “以奋斗者为本”,不仅给予奋斗者丰厚的回报,更以身作则保持朴素的工作作风;福耀玻璃曹德旺常年扎根生产一线,深知员工的辛劳与不易,才能推出让员工满意的福利政策。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明白,管理者的 “低调” 与 “共情”,远比高调的激励更能打动人心。
新东方 32 年的发展历程,沉淀了宝贵的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但时代在变,员工的需求也在变,尤其是年轻一代员工,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情感的满足。俞敏洪的全员信引发吐槽,或许正是一个提醒:企业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管理者需要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
少一些空洞的口号,多一些实际的行动;少一些个人的高调,多一些对团队的关怀。当管理者不再 “吧唧嘴” 式地炫耀特权,而是与员工并肩前行、共享成果,才能真正凝聚起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
32 年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新东方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仅需要战略上的精准布局,更需要人心的高度凝聚。俞敏洪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若能从这次吐槽事件中汲取教训,学会用共情的视角看待员工的需求,用务实的行动回应员工的期待,那么这场舆论风波或许能成为企业管理升级的契机。毕竟,真正的奋斗,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管理者与员工同心同德、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