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沈巍从上午正式开启在福建莆田市仙游县的游历活动。
用沈巍的话来说,这是今年以来,他第二次受邀参加县级机构的文化行活动,第一次是安徽“和县之行”,本次活动,挂名是他与榜书书法家徐双喜联手的一次“文墨仙游”。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除了沈巍为徐双喜榜书现场站台之外,还有一位文物专家,也受邀同时出席。
这位文物专家名叫张金卫,现场介绍时说他是国家博物馆馆员,获得过北京金话筒主持人奖,可见他的嘴皮子也相当的厉害。
查一下资料,他拥有多重身份:文博工作者、组织策划者、主持人、社会活动家,现任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
张金卫说,他与徐双喜是好朋友,可以想象,徐双喜受邀来到仙游参加榜书演示活动,便邀请了老朋友张金卫,同时,也把今年新结识的新朋友沈巍列入了邀请名单。
今年夏天的时候,沈巍来到了位于金山的徐双喜艺术馆,与徐双喜初次见面。
当时两人第一次见面,相互之间还不知底细,显得有一点拘谨,存在着一个试探对方属性的意思在内,但显然,这一次见面,给徐双喜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在这一次见面活动中,沈巍显得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对徐双喜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让徐双喜产生了一种知音之感。尤其是当时安排了一个书法演示环节,沈巍尽管在自己的露天书院里流水线作业泼墨挥毫,但当安排他一试身手的时候,他却婉拒了班门弄斧的书法献艺。
![]()
徐双喜显然更多考虑的是,他不善言词,在他展示榜书才艺的时候,便留下了言语的空白,因此福建仙游之行,如果仅仅是徐双喜单人出席的话,那么,仅仅需要他现场留下一幅榜书就行了,而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输出立体秀。
现在看来,沈巍的加盟,把一场单维的榜书现场演示,升级为一种全能的文化输出大型活动。
不能不说,这与沈巍拥有线下的随从主播与线上的百万粉丝有着密切关系。沈巍的到来,打开了仙游的一扇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窗。
虽然沈巍在来之前就低调地声称,请他介绍文化景点,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他认为文化输出,是细水长流的活儿,靠一次性火爆的推举,很可能会收获失望。
但是,沈巍感到了那些愿意邀请的地方文化部门对他的期望值。所以,他百般推迟,最终还是来到了福建,参加了与徐双喜合作的文化秀活动。
![]()
11月19日这一天,日程紧凑,上午沈巍与徐双喜及张金卫三位嘉宾,游历了仙游的景点九鲤湖。
下午,游历了另一处自然景观仙水洋景区。之后,赶往仙游度尾镇的李耕故居,参观了李耕的画作。这是沈巍主动向当地要求的加餐,他也带着一点得瑟的口气说,如果不是他的主动请求,就不会见识到李耕的那些令人惊艳的美术作品。
整个活动中,沈巍独占了C位角度,导游与陪同的文化馆副馆长全程陪同的是沈巍,而徐双喜从北京请来助威的张金卫先生,在沈巍的滔滔不绝面前,反而失去了话语权。
张金卫先生多次称呼沈巍为奇人,甚至他称自己是来蹭热度的,想想真有意思,无数人都自称是蹭沈巍的热度,没想到张金卫在文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沈巍的纵横捭阖的讲解面前,也直接把自己降格到蹭热度的位置,足见沈巍有文化输出方面的强悍横暴、所向披靡的一面。
![]()
纵观沈巍这一天在仙游的讲解,可以说他的言说相当卖力,几乎没有休息的当口,而他在讲解时,也是放开思路,神游八极,古今中外一锅炖,连见多识广的张金卫老先生也惊叹,沈巍讲述的内容闻所未闻,他受益匪浅。
同频的人,极易产生共鸣,也极易产生惺惺相惜,这就是所谓高端人是人捧人,因为高端人,懂得对方的价值,所以自然会同频共振,如切如磋,从外表看上去,就是人捧人。
仙游之行,沈巍把他吸引人的长处,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大致归纳一下,有三个方面的诱人之处。这三板斧,之前就有超常发挥,但这一次在仙游同样不负众望,令人耳不暇听。
一是纳入全国背景,接底气。
仙游毕竟是一个小县城,要揭开它的面纱,就必须把它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揭示它的举国第一的地位。沈巍就是抓住了一点。
刚刚踏入今天的重榜景点——九鲤湖景区,受到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谭长斌及文化馆副馆长官萍津的盛情接待。
这让沈巍的此次出行,带有非常明显的官方色彩。这意味着全天的游历,一路绿灯,没有在长三角地区经常碰到的被“文赶”、被“阻止”的恶心遭遇。
![]()
尤其是副馆长官萍津全程陪同,她的优雅的气质在沈巍的粉丝心目中赢得了极大的好感,她曾于2013年获得第十一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赛区亚军,专业素质无从置喙,她作为一个文旅推荐官,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可见,当地在文旅推广方面是不遗余力、打破陈规的,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仙游没有恪守教条而对沈巍的到来予以没有门槛欢迎的原因。
的确这次仙游的安排给人一种清新而富有朝气之感。本来作为一个文化维度的文旅部门就应该持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这才符合文旅行业的内在特点。
沈巍在景区大门,立刻获得了他的话语权,他在界定面前的这个景区时,从全国的范围内人所皆知的徐霞客入手,提拎出仙游的高标独立的地位:“徐霞客说了,这个地方跟武夷山、玉华洞,号称是福建三绝”,突出了仙游在福建具有的文旅地位。
接下来,沈巍又指出了福建在全国的地位:“你们去过武夷山的比较多,去过九鲤湖的比较少,还有去过玉华洞的也比较少,对吧?福建是个好地啊,我们全中国有两个带八字的地方,一个叫八闽,一个叫八桂,广西简称八桂,我们福建叫八闽,对吧?名字一听这名字就是好好地方。广东人谐音八,八字发。”
可以看出,沈巍在讲解中,并没有局限仙游一地来谈面前的风景,而是一逮着机会,就把仙游的各个维度,放到全国甚至世界的角度来透视,从而找出仙游在更为博大空间里所具有的独特性,找到仙游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正是这种不同,才是吸引外来者踏访的诱惑力所在。
沈巍用他的知识储备,淅沥出仙游的特异之处,来强化仙游的全国范围内的引力制高点,这是一种看起来,很容易的作业,但其实如果没有内在储备的大数据支撑,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二是纳入文化背景,接文气。
沈巍自我剖析自己的长处就是“串”,在文化的维度里,他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用其极,从小小的仙游文化,能“串”到古今中外,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陌生的仙游变得亲切而充满魅力。
因为仙游的景点三绝之说,出自徐霞客之口,他便纵深地挖掘了徐霞客的地位,以此阐明徐霞客的一锤定音,对仙游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科学的内在力道:
——我这里顺便多讲讲这个徐霞客。徐霞客呢,我们当年称他为奇人。今天看来奇就奇在他思想,因为那个年代科举是每个人的(理想),就到今天,你看我们还是说状元咋样咋样,但是他就不走科举道路,对吧?
他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明代的历史严格来说,除了所谓几大小说之外,还有我一直讲的四大科学巨著,一个就是《徐霞客游记》,还有江西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还有我们上海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还有就是湖北蕲春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这四个人有三个人是科举没考上的,只有一个科举很成功,就是徐光启。这说明什么呢?他当年这个思想就很先进了。还有点,他是我们中国自然地理的地理学家,不是人文的,他一般考察的是山川形貌,人文的很少。
人文的是绍兴的另外一个姓王的地理学家,他是专门写人文的,就是我们明代有两个地理学家,一个是绍兴的,他是专门研究人文的,就好像说,这个仙游觉得人文风情,徐霞客不考察人文,他就专门说山好水好。
包括他是我们中国比较早的研究乳化石乳化的先驱,还有最早的研究究竟长江的源头是哪里,他是自然地理学家。
但是他虽然是自然学家,他的文笔很好,他的《徐霞客游记》一直到现在就是一篇篇很美的散文。——
沈巍在讲解时太能“串”了,他在讲到中国罗汉的“两堂半”时,张金卫先生直陈他都没有听说过。可见,沈巍利用自己在戏剧、书画两个方面都有所涉猎的底蕴,能够把中国文化的各个维度打通,实现它们之间互通有无。这就是沈巍能够让一地的文化,接榫上整个大文化的背景,寻觅到地域文化的“文气”命脉的原因所在。
![]()
三是纳入心理背景,接地气。
在景点游历时,沈巍常常将所见所观,联系到身边的事和人,给他的谈吐带来了幽默的质地,同时也带来了对现实的反思。
九鲤湖景区,有一个“祈梦”的文化意蕴在内,沈巍对此作了引申发挥,“愿望都是千奇百怪的,有的想讨老婆,有都忙不过来啊,有的想发财,所以呢,这是一个人类美好的愿望。归根到底,其实你只要做好事,你的心态放平一点,那我觉得就是美好的世界。”
然后沈巍话题一转,联想到当下的“卷”的问题,作了非常接无地气的申论:
“这几年为什么比较卷?这个卷,一方面有社会原因,而且还有自己定位的原因。有的人一出场我就必然(要胜出),我们周围,个个都是要成为大网红,10 万加直播间,那我说永远不能实现,我今天可以明确告诉你好不好,最多一个两个就了不得了。
所以卷的原因,是你的欲望太高了,如果你欲望不高,走到哪里都是美好的世界,你说我讲的对不对?”
![]()
沈巍这样的打破桎梏的奇思妙语,能够让来自北京的专业学者都赞叹不已,称为奇人,也就是一件不奇怪的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