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面临治疗上的两难选择:西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配合物理治疗,但易反复发作,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周期长。现代医学针对该病的治疗存在明显痛点——保守治疗难以根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而手术干预又伴随组织粘连、邻椎病等长期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调节优势尤为突出。通过疏通经络、调补肝肾,不仅能缓解疼痛麻木等表象(治标),更能从"筋骨失衡、气血瘀滞"的病机本质入手实现标本兼治。
案例实录
一位45岁男性程序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痛伴左下肢放射痛,久坐超过20分钟即出现小腿外侧电击样疼痛,行走时需侧身弯腰缓解症状。
![]()
MRI显示L4/L5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8mm,压迫神经根。曾接受口服塞来昔布配合牵引治疗,初期疼痛稍缓,但停药后症状复发,且出现胃部不适副作用。患者拒绝手术建议,转求中医诊治。
查体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4/L5棘突旁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5度阳性,左侧拇背伸肌力减弱,舌质暗紫伴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辨证属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符合"久坐伤肉、久立伤骨"的中医病因理论。
医师以"活血通络、益肾壮腰"为治则,拟定方药:骨碎补30克、杜仲15克、当归12克为君药组,配以川芎10克、鸡血藤20克、牛膝15克,佐以土鳖虫6克、威灵仙9克,使以甘草6克调和诸药。其中骨碎补、杜仲、当归三味核心药物构成"筋骨三合"基础方——骨碎补补肾强骨治其本,杜仲益精壮腰固其元,当归养血活血通其络。
![]()
治疗经过颇具启发性:
首诊服药2周后,患者自觉腰部僵痛减轻,夜间可连续睡眠5小时,但久坐后下肢放射痛仍存。原方加重牛膝至20克,加入蜈蚣2条增强通络止痛之效。
续治4周时复查,患者已能端坐1小时无不适,步行距离延长至500米,左下肢麻木范围缩小至足背。调整方案加入桑寄生15克、熟地12克强化补益肝肾。
经过3个月系统治疗,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复查直腿抬高试验达70度阴性,恢复全日工作。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MRI显示突出物部分回纳,神经根压迫解除。
![]()
临证心悟
此案例印证了中医"通则不痛"理论的科学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瘀血阻滞"与慢性期"本虚标实"的特点,重点运用了三味核心药物:骨碎补能促进软骨组织修复,现代药理证实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杜仲多糖成分可改善椎间盘营养供应;当归挥发油不仅能镇痛抗炎,还可调节局部微循环。三药合用形成"修复-营养-通络"的协同效应。
相较于西医治疗,此方案的优势在于:既通过虫类药实现类似手术的"消融"效果,又利用补益药重建椎间盘内环境,同时规避了西药伤胃、手术伤筋的弊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症状缓解后持续运用补肝肾药物,可显著降低复发率,这与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核心肌群训练形成奇妙互补。
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建议在汤剂见效后改用丸剂巩固,配合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功能锻炼。临床观察显示,坚持中药调理的患者不仅症状改善更持久,在椎间盘MRI影像学表现上也常见突出物缩小、水分保持等积极改变。这充分体现中医"既治人之病,更治病之人"的整体观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