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速
11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围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生态岛”这一主题,崇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崇明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十四五”以来,崇明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新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新标杆。
“我们坚持把生态作为崇明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潜力,努力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篇大文章。”崇明区委书记李峻在发布会上表示。
近年来,崇明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等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护好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全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21.64%,湿地保护率达60.73%,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左右。
一系列措施之下,崇明生态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近年来接连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等称号,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首批国家“和美海岛”,东滩候鸟栖息地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守护好生态环境,就能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6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7.5%、29.2%。
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方面,崇明近五年投入近50亿元建设投产33个项目,立项实施80个农业科技项目,成功培育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持续培育“优农三兄弟”“崇明甄选”“崇明大米”等品牌,同时积极打造“崇明鲜品”概念,推动“带着露水出岛”的优质地产农产品直达市民餐桌。长三角农业硅谷已成崇明农业新招牌,崇明正联合市农科院等力量攻克关键种源“卡脖子”难题,比如建立崇明白山羊基因库,通过胚胎育种技术将扩繁效率提升7倍。
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崇明在全市率先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体系,建成运营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创新示范项目,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茅冠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