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美誉。2016年,上海首次提出要将崇明建设为“世界级生态岛”。
如今的崇明岛上,有一群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们就是崇明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团队现有14名成员、平均年龄37岁,以“盈盈益水”作为工作品牌,既寓意公益诉讼如涓涓清流润泽民生,也暗合崇明岛“水上明珠”的生态本色。
团队组建4年来,公益检察官们以法为盾、以民为本,办理了700余件有力度、有温度的公益诉讼案件,在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乡村振兴、守护公共安全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团队先后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多项荣誉。
![]()
崇明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在研判案情
聚合力,沪苏共护长江生态
在崇明港西镇南横引河北侧,有一片约8000平方米的碳汇林,这是首个北长江口生态修复基地暨党建业务融合实践基地,也是崇明、启东、海门三地检察机关共画绿色“同心圆”的生动实践。
事件得从崇明检察院公益检察室办理的长江B7浮非法采砂案说起。当时,检察官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包括非法采砂问题如何从源头解决、跨区域管辖难题该如何破解、对生态造成的损害又该如何认定等等。
“我们多次赴现场调查取证,与江苏等地检察机关和专家学者、行政机关研判磋商,探寻解决之法,逐步破解难题。”崇明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程竹松介绍,崇明检察院一方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大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力度,另一方面依托崇启海红色党建矩阵优势牵头多部门形成跨区域检察合力,在长江B7浮水域及附近水域形成“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公益诉讼”闭环监督,促进对北长江口水域的共同保护。
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该案所涉及的公益受损点全部清除,案件获评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入选《长三角法治案例精选》。通过办理此案件,崇明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聚焦崇明生态重点承载区众多、环保风险叠加的实际,推进与行政机关、主管部门信息联通、人员联动、案件联办,针对性建立“四长协同”“两长共护”机制以及4个生态检察工作站,高效整治长江水污染、“互花米草”入侵湿地、非法采砂、狩猎、捕鱼等一批突出问题。
这套生态保护的组合拳远不止于此,崇明检察院还与江苏海门、启东检察院共建北长江口生态检察协作机制、协作办公室,联合办理35件跨省公益诉讼案件,3件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工作经验向全国示范推广。
汇智慧,破解东滩人鸟矛盾
2024年7月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线上的重要候鸟驿站,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东滩栖息。与此同时,周边还有170多家水产养殖户、80多家粮食种植户耕耘着10万余亩土地。“人鸟矛盾”由此产生——候鸟啄食农作物、水产导致农户减产严重,部分农户因此私自架设防鸟网(线),误伤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鸟类。
2024年7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下,上海市检察院将此线索交由崇明区检察院办理。“我们在距离东滩自然保护区2公里的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调查时,发现周边架设有6万多平方米的防护网,网上可见各种鸟类尸体40余只。更揪心的是,类似情况不是个例。”程竹松回忆起调查场景,仍难掩痛心。
![]()
检察官在检查农户私自架设的防鸟网(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虽有相关条款,但“防鸟网”与“捕鸟网”无明确区分标准,导致规定落地难;农户减产的损失需要弥补,候鸟保护也不能松懈,如何平衡?
崇明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决定:“请进来、听意见,用多方智慧破题。”今年2月,检察机关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鸟类学、法学、农业专家共同支招。3月,一场公开听证会上,农户和志愿者代表纷纷发声。
“保护候鸟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周边农户的合理诉求同样要得到保障。”崇明检察院随后制发检察建议,联合高校起草并推动政府部门出台《农林渔业防鸟网线使用指南》,协同区人大探索制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政策,引入农业损害保险,并创新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发展“候鸟食堂”“生态蟹田”等模式,为候鸟提供替代觅食区。
今年7月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边会上,这起案例获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检察机关公益保护的生动实践。
护民生,守好上海市民“菜篮子”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崇明检察院公益检察室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不断延伸公益诉讼保护触角。
今年6月,崇明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到群众反映,其承包田内的芦笋在用河水灌溉后大面积枯死。这不仅涉及农户的个人损失,水体污染还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检察官迅速介入,调取公安机关鉴定报告,发现河水及淤泥样本中均含有“扑草净”成分。这是一种残留期长、水溶性强的三氮苯类除草剂,对农作物和水生物均有严重危害。
公益检察室检察官师小勇通过实地走访、询问证人、调取工作记录,逐步还原了事件全貌。原来,负责该段河道养护的工作人员为图省事,未按规定进行人工除草,而是私自使用含有“扑草净”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喷洒,这一行为既导致农户庄稼受损,又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6月13日,公益检察室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采取措施整治涉案河道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行政机关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系统整治,委托专业机构对河道水体、土壤及沉积物进行多轮采样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涉案河道中已未再检出农药残留。
在8月20日的“回头看”中,枯黄的岸坡已重现绿意,河道水体恢复清澈,水面可见鱼虾游动。办案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得知,前期相关部门已通过换水、挖泥等方式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水清了,河岸也绿了,现在我们灌溉也放心了。”一位村民指着河道欣慰地说。
![]()
检察官在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查
一个个案件的成功办理,离不开团队过硬的专业能力。崇明检察院公益检察室探索出“分梯队带教”的模式:由部门主任分梯次带教见习主任、业务骨干,常态化开展业务指导,通过“个人政治素质可视化考察”“业务质效考核”两个平台,全程记录干警表现,鼓励干警在急难案件中“亮身份、领职责”。
原标题:《目标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有一群绿水青山的法治守护者》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通讯员 王斯怡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