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入秋首场寒潮携风而至,上海气温断崖式下跌,但市民的餐桌并未受此影响。记者走访发现,社区菜场里绿叶菜鲜嫩饱满,生鲜平台上带着严霜浸润的“时令鲜货”已悄然上架,这份独属于冬日的鲜甜为市民餐桌添上了好滋味。
蔬菜供应有保障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闵行区的伟都菜市场,蔬菜摊上整齐码放着白菜、卷心菜、上海青、油麦菜、广东菜心等十余种绿叶菜,新鲜水嫩,品种丰富。65岁的宋阿姨经常来这里买菜,她挑选了一把韭菜、一颗杭白菜和一袋子上海青,一共花了18.1元。“家里就我和我老伴两个人,这些菜够我们吃两三天了。今天晚上包点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吃,明天再炒个青菜。”
![]()
2元/斤的大白菜、5元/斤的生菜和上海青……寒潮来临后,这里的蔬菜价格走势总体平稳。摊主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大部分来自外省市,少量产自上海本地,货源一直充足稳定,她说:“这两天赶上寒潮,蔬菜的进货价并没有上涨,昨天油麦菜、上海青等个别菜品的进价甚至还便宜了几毛,根据往年经验来看,等到真正入冬后,菜价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但这都是正常的波动。”
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也为迎接寒冷天气做足了准备,市场管理房积极调度各地蔬菜,确保青菜、塔菜、白菜等应季蔬菜货源充足。目前,市场上以本地小青菜以及江苏产区的花菜、塔菜等绿叶菜为主,供应充足。从市场数据监测来看,当前蔬菜价格与往年同期变化不大。
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部副经理何夏清表示,尽管这两天气温降幅明显,但白天阳光充足,加之前期气候较为适宜,蔬菜长势良好,没有受冻的迹象。除了上海的地产蔬菜及江苏产区的绿叶菜,福建、云南货也相应来场,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
他说,尽管寒潮来袭,最近两天江桥市场的日均蔬菜供应量仍保持在5000吨左右,备菜充足、供货稳定。“下个月将进入蔬菜供应的高峰期,我们正不断加强产地对接,如云南产区的叶菜类、豆类,福建的冬笋、茄子和海南的辣椒类等季节性商品,能够充分满足市民需求。”他说。
霜打菜抢“鲜”上市
“霜打菜甜如蜜。”气温骤降的同时,冬日独有的“霜打菜”也迎来最佳赏味期,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时令新宠”。
所谓“霜打菜”,就是霜降过后,昼夜温差显著拉大,蔬菜为抵御低温环境,会主动将体内的淀粉转化为蔗糖、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分,以此提升细胞液浓度抵御严寒。这种自然转化不仅让蔬菜口感变得软糯清甜,原本粗硬的膳食纤维也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
这两天,线上平台抢先上市了“霜打菜”。从11月起,叮咚买菜推出“高山霜打菜”系列,集中上线霜打红菜薹、皱叶青菜、高山白萝卜等近30款特色品种。记者了解到,这些“高山霜打菜”大多产自贺兰山、天目山等多个高山产区,依托“产地直采+全程冷链”模式,实现田间到餐桌最快24小时直达。
在海拔超1000米的贵州遵义大娄山直采基地,清晨的菜畦里,鲜嫩的菜薹上还凝结着未消融的薄霜,农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摘第一茬霜打红菜薹。“这里海拔超过1000米,10月底就开始了第一次下霜,比平原地区早了近一个月,”基地负责人汪老板一边麻利地打包蔬菜一边介绍,“你看这菜叶子虽带着自然褶皱,尝起来却是格外的清甜。”
![]()
“这些产区平均海拔超800米,纯净的自然环境让蔬菜积累了更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风味。”叮咚买菜霜打菜项目负责人徐其超介绍,平台要求菜品需满足“露天种植、海拔800米以上、低温5度以下超3天”核心条件,经农残检测与口感测评达标后方可采收。平台数据显示,该系列上线一周复购率已达35%。随着后续冷空气南下,云南、贵州等产区的特色霜打菜将陆续补仓,供应期可延续至明年1月底。
而在市中心的宁海路菜市场,霜打过的小青菜也在热销。“郊区气温低到了零度,稍微有点霜,小青菜就好吃了。”摊主说,当天进的青菜半天就卖完了,明天还要多进一点。而在伟都菜市场,蔬菜摊主也说:“每年霜打菜都卖得很好,最近已经有好多人过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到货了。”
原标题:《寒潮降温不用慌,上海“菜篮子”量足价稳,鲜甜“霜打菜”同步开售》
栏目编辑:金旻矣 题图来源:闫锦 图片来源:闫锦 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钰芸 通讯员 闫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