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贫困村到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海南省临高县东英镇美鳌村,正因“耕读山房”的兴起而焕发出蓬勃生机。
如今,这里不只有稻浪与椰风,更有文化与艺术的浸润。以“耕读”为魂,以“耕耘”为径,以“耕心”为愿,这片土地正在谱写着文艺赋美乡村的动人新章。
“耕读”传家久,山房新意长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在今天的美鳌村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耕读”二字,是耕读山房的根脉所在。早在2021年,耕读山房创始人陈江豪返乡创业之初,便决定以“耕读文化”重新定义这片土地。
“我们要打破传统旅游农庄的模式,用耕读文化驱动整个项目。”陈江豪分享道。在这里,“耕”不仅是插秧收割等传统农事,更融入了无人机施肥等现代农业科技;“读”也不限于书本,而是延伸为家风家教、红色教育、非遗手作等多元实践,成为一门“行走的思政课”。
漫步山房,游客既可以在水田中除草插秧、泥塘里摸鱼抓鳅,体验传统农耕的质朴乐趣,也可以参与手工陶艺、蔬果采摘等现代文旅活动。耕读山房既保留了乡土特色,又注入了现代气息,构建起一座城乡互通的文化桥梁。
而在耕读民宿不远处,作为“读”的重要载体,一座“耕读家风馆”静静伫立。馆内不仅陈列着先贤家训警句,更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家风故事,将敬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娓娓道来。如今,这里已成为众多游客和研学团队的必访之地。
4年来,随着“耕读山房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文化氛围也愈发浓厚。来自甘肃天水的游客尚达琪利用年休假带着父母和孩子一同前来旅游,“小孩能亲手插秧、体验田园野趣,我们也能重温一下儿时农事。”
“耕耘”塑乡土,匠心载旧愁
餐厅里70年的菠萝蜜树、家风馆中的老杨桃树、科技馆前的百年龙眼树……在耕读山房,老树、老墙与院落静静守护着村庄记忆。
陈江豪告诉记者,“能留则留”是建设山房的第一原则。餐厅为树改楼,家风馆绕树而建……墙角、院落、竹林,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印记。
如今,老墙与新楼相映,瓦房与民宿共存,乡村记忆在新旧交融中展现着朴素又丰富的审美情趣。尊重乡愁的理念,不仅留住了乡村的魂,更激活了发展之路。
村民在家门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多重收益:土地流转有租金,村集体有分红,务工有工资,还有农产品与手作产品的销售收入。曾经闲置的28亩废弃老宅和157亩撂荒田,通过栽花种树、再造稻田,成功转化为融合观光、创意与生态的农旅沃土。
更可喜的是,年轻人回来了。30个固定岗位中,大学生从业者就有20多名。从海口返乡的客房经理吴彩霞说:“这里工作条件不输城市,还能照顾家里。”
希望是乡村最好的邀约。看到发展前景,村民们陆续返乡建起新楼房。“周边渐渐开出23家民宿,创业者们都是被产业活力吸引回来的。”陈江豪说。产业发展也直接反哺村民,4年来,为村里提供的清洁、装修、建筑等临时岗位累计达2万人次,给村民带来300万元的务工收入。
“耕心”云为径,美育自成蹊
当数字技术叩响乡土大门,一场关于“美”与“育”的深刻变革,正在美鳌村的田间地头悄然发生。“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去,乡村民宿因村民对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低而发展困难。如今,在海南省重点建设东英国际慢城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临高县率先推动民宿管家培训与认证融合,逐步构建“培训—认证—就业”的全链条体系。
“数字木兰”以“普惠班+数字加强班+研学营+技能交流”四位一体的模式,系统引入新理念、新技能,帮助村民树立起“服务思维”,提升职业技能与数字素养。“如果不做这类培训,运营成本会非常高,”陈江豪直言,“农村不缺劳动力,但缺乏发展市场经济所需的职业素养。通过数字赋能和理念输入,能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来自海南的酒店培训老师蒙海霞深切感受到学员们的求知热情:“这些农村大姐积极乐观,学东西特别快。”在她的课堂上,客房服务不再是机械性劳动,而是创造美的过程。如何用身边植物为客人制造惊喜?如何通过协作将毛巾叠成生动的小动物?启发式的美育教学,让日常工作变为充满成就感与美感的体验。
来自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的陈佳雪,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与家人共同拓展旅游业态。“通过自媒体,我们每年吸引游客约七八万人。培训教会我们如何将民宿服务与乡土文化融合,打造更完整的文旅体验。”
在临高的乡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正踏着“数字云径”,在精益求精的服务中涵养职业素养,在与八方来客的交流中开阔眼界胸襟。这条由数字赋能铺就的美育之路已悄然成蹊,通向一个更具活力、更富内涵、更有温度的乡村未来。(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雍敏 邓卫哲 蒋若晴)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