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十四五”时期,是滨州承压奋进、逆势跃升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锚定“品质之求、精明之路、担当之行”,围绕“1+1188”发展格局,以“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筑牢根基,以科技创新激活动能,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数字无声,却有力量。每一个增长的数值,都凝结着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前瞻布局;每一组跃升的指标,都饱含着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与辛勤付出。今日起,本报推出《数说“十四五”》栏目,全景呈现滨州五年来在经济实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回望五年,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征程再启。“数说‘十四五’”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梳理与致敬,更是对“十五五”新征程的蓄力与启航。让我们透过数据看发展,汲取奋进力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
图说:五年来,滨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图为“城市客厅”中海风景区。 (记者 徐志强 摄影)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五年来,滨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动能培育、能源转型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为奋进“十五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体量持续壮大。“十四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2614.25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3404.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0%。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2556.84亿元,同比增长6.0%。
人均GDP稳步提升。滨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66620元增长至2024年的87542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3%,快于同期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财政金融支撑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0年的252.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6.92亿元,年均增长5.0%。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46.86亿元、4352.53亿元,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55.3%和49.9%,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0.6%。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向好
农业经济稳中有进。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24.28亿元,较2020年增加141.49亿元,年均增长6.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20年的396家增长至2024年的470家,202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万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20年的498.47万千瓦增长至2024年的596.72万千瓦,年均增长4.6%。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435.8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2020年增加2401.46亿元,年均增长6.8%。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全市培育形成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连续4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4年,滨州拥有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5家。
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276.8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42.91亿元,年均增长4.8%。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市场监管部门资料显示,2024年末,全市服务业企业实有115138家,占三次产业全部企业的比重为66.4%,数量年均增长9.6%。
需求潜力有效释放,增长动能加速聚集
投资增长平稳有力。2021-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3%,2025年前三季度增长6.4%。民间投资活力凸显,年均增长9.2%,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项目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1.5%。高技术产业投资贡献持续增强,年均增长36.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2020年提升7.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达1095.03亿元,是2020年的1.5倍,年均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49.15亿元。网络零售等新型商业模式迅速发展,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7.93亿元,是2020年的12.9倍,占比较2020年末提高6.7个百分点。
外资外贸提质扩量。202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96.64亿元,比2020年增长58.6%,年均增长12.2%,其中出口654.05亿元,年均增长18.9%;进口642.59亿元,年均增长7.0%。
![]()
![]()
![]()
利用外资实现较大发展,截至2025年9月,“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1.11亿美元。对外贸易市场更加多元,已与6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贸合作。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十四五”期间,全市不断稳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构成由2020年的9.3:41.8:48.9发展到2024年的9.2:45.5:45.3。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全社会R&D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84.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2.32亿元,年均增长9.8%。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3.22%提升到2024年的3.59%。R&D人员从2020年的2.47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3.46万人,年均增长8.8%。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加速培育,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6.0%,较2020年提高5.4个百分点,2021-2024年年均增长6.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2024年实现增加值773.80亿元,年均增长5.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效果持续显现,2024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3万人,较2020年末增加0.69万人,年均增长4.4%。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2024年,年均上涨0.4%。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29718元增加至2024年的37954元,年均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20年的2.09缩小为2024年的1.9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20年的19201元增至23773元,年均增长5.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末,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6.86万人,较2020年增加8.4万人。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1070元和864元,较2020年分别提高460元、421元。截至2025年9月底,享受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1879、69399。
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加大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88.09万吨,比2020年增产17.86万吨,年均增长1.2%,连续稳定在370万吨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粮食单产6533公斤/公顷,比2020年提高223公斤/公顷,增长3.5%。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能源能耗强度大幅下降,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31.5%。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84.9%,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累计提升3.2个百分点。2024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达110.31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4倍;2021-2024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1.7%。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PM2.5(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为2024年的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从64.2%提高到66.1%。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建设进度持续保持全线领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053公里,建成高速公路9条、501公里。“十四五”期间,“四好农村路”相关工作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拥有生产性泊位52个,小清河实现载货通航,全面开启河海联运新模式。
过去的五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改革创新、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展望“十五五”,滨州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品质滨州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来源:品质滨州
编辑:隆卫
审核:管林忠
终审:韩俊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